【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春秋·佚名《鸿雁》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春秋·佚名《桑柔》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
先秦·宋玉《九辩》
叹曰:登山长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颓兮,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氾滥兮,念我茕茕魂谁求兮,仆夫慌悴散若流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唐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秋登万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 秋登万山》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唐代·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长欢悦
宋代·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典故出处】《秋声赋》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
魏晋·左思《三都赋》
遐迩悦豫而子来,工徒拟议而骋巧
魏晋·左思《三都赋》
均田画畴,蕃庐错列姜芋充茂,桃李荫翳家安其所,而服美自悦
魏晋·左思《三都赋》
竞其区宇,则并疆兼巷;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七发》
聪明眩曜,悦怒不平
两汉·枚乘《七发》
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两汉·枚乘《七发》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不得,不可以为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无财,不可以为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士则兹不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民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子思不悦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屋庐子悦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五节》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放太甲于桐,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又反之,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
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春秋·曾子《第九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春秋·子思《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