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帅
简单释义:
帅
(形声)
同本义
无感我帨兮。--《诗·野有死麕》
毋施衿结帨。--《仪礼·士昏礼》
左佩纷帨。又,女子设帨于门右。--《礼记·内则》
军队中的主将、统帅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挂帅;帅甸(甸地的统帅
帅(帥)shuài
⒈军队中最高级的指挥者元~。统~。
⒉(也可写作"率")主将将~之书。〈古〉又称地方的长官县~。
⒊(也可写作"率")带领,率领~领。~众出征。
详细解释:帅 shuai 部首 巾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5帅
beautiful;commander in chief;nattiness;smart;
帅
(1)
帥
shuài
(2)
(形声)
(3)
同本义 [shawl],佩巾也。--《说文》。张舜徽注然佩巾之义,经传皆用帨,无用帅者,帅乃为将帅义所专矣。吴楚《说文染指》谓帅字当以将帅为本义。
无感我帨兮。--《诗·野有死麕》
毋施衿结帨。--《仪礼·士昏礼》
左佩纷帨。又,女子设帨于门右。--《礼记·内则》
(4)
军队中的主将、统帅 [commander-in-chief]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挂帅;帅甸(甸地的统帅。即公邑的大夫)
(6)
地方的长官 [local leader]
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国语·齐语》
(7)
又如帅长(首领);帅使(宋代安抚使的别称);帅司(宋代对各路安抚司或经略安抚司的通称,掌管一路的兵、民事务)
(8)
中国象棋棋子中的主将 [commander in chief, the chief piece in chinese chess]
(9)
指首领或起主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leader]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上》
(10)
又如帅首(领袖;首领)
(11)
表率;楷模 [model]
相国萧、曹以宽厚清净为天下帅。--《汉书·循吏传序》
(12)
指总督。清代下级称总督为大帅” [governor]
那帅爷又翻出六个字,是帅查确,拟揭参。--《官场现形记》
(13)
姓
帅
(1)
帥
shuài
(2)
统率;率领 [command]
上帅士以人之所戴。--《管子·问篇》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
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资治通鉴·唐纪》
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左传·成公十三年》
(3)
又如帅厉(率领激励);帅示(教导指示);帅尔(率尔);帅师;帅兵
(4)
引导;带头 [lead]
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汉书·胡建传》
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诸葛亮《黜来敏教》
(5)
又如帅示(引导指示)
(6)
遵循 [follow]
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礼记·王制》
不愆不忘,帅由旧章。--《风俗通义·愆礼》
(7)
又如帅繇(遵循);帅职(遵守职责);帅由旧章(遵循成法。同率由旧章);帅意(循其意志);帅行(遵循实行);帅由(遵循)
帅
(1)
帥
shuài
(2)
漂亮;英俊 [beautiful;graceful]。如他字写得真帅;他的双杠动作可帅了;长得真帅
帅才
shuàicái
[a born commander] 有统帅才能的人
帅哥
shuàigē
[handsome young man] 潇洒的青年男子
帅性
shuàixìng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潇洒的风度
回国度暑假的徐仲微,外型装扮越见帅性
帅
(帥)
shuài ㄕㄨㄞ╝
(1)
军队中最高级的指挥官元~。统~。
(2)
遵循命乡简不~教者以告”。
(3)
同率1”⑦。
(4)
姓。
郑码kdli,u5e05,gbkcba7
笔画数5,部首巾,笔顺编号23252
展开阅读
帅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之
简单释义: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详细解释:之 zhi 部首 丿 部首笔画 01 总笔画 03之
go; leave; of; somebody; something; this;
之
zhī
(1)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之
zhī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
zhī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
zhī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
zhīhòu
(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之
zhī ㄓˉ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郑码wa,u4e4b,gbkd6ae
笔画数3,部首丿丶,笔顺编号454
展开阅读
之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