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春秋·佚名《大叔于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春秋·佚名《七月》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先秦·屈原《九歌》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先秦·屈原《九章》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先秦·屈原《九章》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先秦·屈原《九章》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先秦·屈原《九章》
悬火延起兮,玄颜烝
先秦·屈原《招魂》
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
先秦·屈原《大招》
姱修滂浩,丽以佳只
先秦·屈原《大招》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两汉·东方朔《七谏》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两汉·东方朔《七谏》
越炎火兮万里,过万首兮嶷嶷
两汉·王褒《九怀》
大火兮西睨,摄提兮运低
两汉·王逸《九思》
神光兮颎颎,鬼火兮荧荧
两汉·王逸《九思》
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唐代·张祜《题金陵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代·杜甫《春望》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唐代·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唐代·李商隐《隋宫》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唐代·祖咏《望蓟门》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唐代·杜甫《佳人》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唐代·韩愈《石鼓歌》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唐代·韩愈《石鼓歌》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唐代·韩愈《山石》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唐代·杜甫《哀王孙》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梨花榆火催寒食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宋代·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正佳时,仍晚昼
宋代·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宋代·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
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虎丘记》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师门使火以验术,故将去而林燔
魏晋·左思《三都赋》
钲鼓叠山,火烈熛林
魏晋·左思《三都赋》
饮烽起,釂鼓震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乃大火流,凉风厉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雪赋》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七发》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蚊对》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避水火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