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春秋·佚名《鸳鸯》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先秦·宋玉《九辩》
众鸟皆有所登棲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先秦·宋玉《九辩》
谓凤皇兮安棲
先秦·宋玉《九辩》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先秦·宋玉《九辩》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先秦·宋玉《九辩》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先秦·屈原《离骚》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先秦·屈原《九章》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先秦·屈原《九章》
诸侯毕极,立九卿只
先秦·屈原《大招》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两汉·贾谊《惜誓》
为凤皇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
先秦·庄忌《哀时命》
鸾凤翔于苍云兮,故矰缴而不能加
先秦·庄忌《哀时命》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两汉·东方朔《七谏》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两汉·东方朔《七谏》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两汉·东方朔《七谏》
乱曰: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
两汉·东方朔《七谏》
痛凤兮远逝,畜鴳兮近处
两汉·王褒《九怀》
驾鸾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鹪明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唐代·李商隐《为有》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唐代·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枯桑老柏寒飕飗, 九雏鸣凤乱啾啾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唐代·杜甫《古柏行》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唐代·韩愈《石鼓歌》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二》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唐代·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月赋》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且魏地者,毕昴之所应,虞夏之馀人
魏晋·左思《三都赋》
济有无之常偏,距日中而毕会
魏晋·左思《三都赋》
雠校篆籀,篇章毕觌
魏晋·左思《三都赋》
思比屋於倾宫,毕结瑶而构琼
魏晋·左思《三都赋》
“毕天下之至异,讫无索而不臻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中夏比焉,毕世而罕见,丹青图其珍玮,贵其宝利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星毕之滂遝,尚未齐其膏液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传祝已具,言辞已毕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使毕战问井地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一节》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