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春秋·佚名《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春秋·佚名《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春秋·佚名《甘棠》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春秋·佚名《旄丘》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春秋·佚名《泉水》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春秋·佚名《萚兮》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春秋·佚名《吉日》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春秋·佚名《黍苗》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先秦·屈原《远游》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先秦·屈原《天问》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先秦·屈原《天问》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先秦·屈原《天问》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先秦·屈原《天问》
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惟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先秦·屈原《九歌》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先秦·宋玉《九辩》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先秦·屈原《离骚》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先秦·屈原《九章》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先秦·屈原《九章》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先秦·屈原《招魂》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两汉·贾谊《惜誓》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两汉·东方朔《七谏》
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
两汉·王褒《九怀》
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
两汉·王逸《九思》
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两汉·刘向《九叹》
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
两汉·刘向《九叹》
鞭风伯使先驱兮,囚灵玄于虞渊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遽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乾》:元亨,利贞。
西周·姬昌《乾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西周·姬昌《坤卦》
六五:黄裳,元吉。
西周·姬昌《坤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西周·姬昌《屯卦》
九五:讼,元吉。
西周·姬昌《讼卦》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西周·姬昌《比卦》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西周·姬昌《履卦》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西周·姬昌《泰卦》
大有:元亨。
西周·姬昌《大有卦》
随:元亨,利贞,无咎。
西周·姬昌《随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西周·姬昌《临卦》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西周·姬昌《复卦》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无妄卦》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二:黄离,元吉。
西周·姬昌《离卦》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西周·姬昌《睽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西周·姬昌《损卦》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西周·姬昌《损卦》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西周·姬昌《益卦》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西周·姬昌《益卦》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西周·姬昌《萃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西周·姬昌《升卦》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西周·姬昌《井卦》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西周·姬昌《革卦》
《鼎》:元吉,亨。
西周·姬昌《鼎卦》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西周·姬昌《涣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唐代·皇甫冉《春思》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唐代·李商隐《韩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唐代·韩愈《石鼓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代·None《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宋代·None《生查子·元夕》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是岁,元和四年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墨池记》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且有吴之开国也,造自太伯,宣於延陵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带甲一朝,而元功远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幽通赋》
嬴取威于伯仪兮,姜本支乎三趾
两汉·班固《幽通赋》
戎女烈而丧孝兮,伯徂归于龙虎
两汉·班固《幽通赋》
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曰:“伯夷、伊尹何如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书曰:‘葛伯仇饷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