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苏
简单释义:
苏
(形声。从苃,稣声。从苃,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同本义
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柴草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须状下垂的饰物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苏维埃的简称
江苏省的简称
苏州市的简称
苏(蘫)sū
⒈假死或昏迷后醒过来死而复~。她~醒过来了。
⒉指江苏或苏州~剧。~绣。~杭(苏州、杭州)。
⒊"苏维埃"的简称~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⒋
⒌
⒍[噜~]啰唆。"啰唆"见啰。
详细解释:苏 su 部首 艹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苏1
(1)
蘫、蘶
sū
(2)
(形声。从苃,稣(sū)声。从苃,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3)
同本义 [perilla]。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4)
柴草 [faggot]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5)
须状下垂的饰物 [pendant]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苏维埃的简称 [short for soviet]。如苏区
(7)
江苏省的简称 [short for jiangsu province]。如苏剧
(8)
苏州市的简称 [short for suzhou city]。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9)
原苏联国名 [short for soviet union]。如中苏关系
(10)
姓
苏
(1)
蘫、甦、穌
sū
(2)
更生 [revive]
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
蘫,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震苏苏。--《易·震卦》
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
蛰虫昭苏。--《礼记·乐记》
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
另见sū(稣)
苏
(1)
蘫
sū
(2)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wake up]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4)
割草;取草 [mow]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5)
引申为取 [take]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6)
困顿后获得休息 [recover]。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7)
拯救;解救 [save;rescue]。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苏
(1)
蘫、囌
sū
(2)
噜囌”(lūsū),即噜苏”(lūsū)
苏白
sūbái
[suzhou dialect] 苏州话,也指昆曲中用苏州话的道白
苏菜
sūcài
[jiangsu dishes] 江苏风味的菜肴
苏打
sūdá
[soda] 碳酸钠(na2co3),白色粉末或颗粒,水溶液呈强碱性。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也用来软化硬水
苏打饼干
sūdá bǐnggān
[soda biscuit] 一种由苏打发粉与酸牛奶或酪乳发涨面粉而做成的饼干
苏丹
sūdān
(1)
[sultan]∶阿拉伯语sultan的译音,一些伊斯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
[sudan]∶国名。位于北非,面积2,503,890平方公里,人口2,800万(1990),首都喀土穆
苏活
sūhuó
[revive] 复苏;复活
苏剧
sūjù
[suzhou opera] 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曲艺苏州滩簧”发展而成。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
苏生
sūshēng
[revive;recover collsciousness]苏醒;重现
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故乡》
苏维埃
sūwéi āi
[soviet] 原苏联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国家权力机关。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叫苏维埃”
苏醒
sūxǐng
(1)
[resuscitation ]∶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他昏迷了一个多小时才苏醒过来
(2)
[wake up]∶唤醒;使觉醒
蛇被温热苏醒了
苏绣
sūxiù
[suzhou embroidery] 江苏苏州出产的刺绣
苏伊士运河
sūyīshì yùnhé
[suez canal] 位于埃及北部,连接地中和红海
苏州码子
sūzhōu mǎzi
[suzhou numerals used by old shopkeepers to mark prices] 旧时表示数目的符号.
苏1
(⑧囌)
sū ㄙㄨˉ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
(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
(4)
缓解,解除以~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郑码eyo,u82cf,gbkcbd5
笔画数7,部首艹,笔顺编号1225344
苏2
sù ㄙㄨ╝
朝向~刃者死”。
郑码eyo,u82cf,gbkcbd5
笔画数7,部首艹,笔顺编号1225344
展开阅读
苏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鸣
简单释义: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
鸣míng
⒈禽兽或虫叫鸡~。鹿~。蝉~。
⒉发响,使发响雷~。自~钟。~礼炮。
⒊〈表〉感情,喊叫~谢。~不平。~冤叫屈。
⒋表达意见、主张等百家争~。
详细解释:鸣 ming 部首 鸟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08鸣
ding;ring;sing;toll;
鸣
(1)
鴔
míng
(2)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3)
同本义 [chirp]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5)
泛指发声 [sound]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6)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7)
震惊 [astonish]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唐·王维《老将行》
(8)
申告 [redress]
重者鸣官究治。--明·祁彪佳诗
(9)
言说;称说 [say]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10)
闻名,著称 [be well-known]
以其技鸣。--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1)
又如以文鸣江东
(12)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bright]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鸣鞭
míngbiān
(1)
[whip]∶抖动鞭子出声
鸣鞭走马
(2)
[(of ancient times" honour guard) whip to keep silent]∶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振动时发出响声,叫人肃静。也叫静鞭”
鸣不平
míng bùpíng
[grumble;complain of unfairness;cry out against an injustice] 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抗议
公开为腐朽没落阶级鸣不平的人还有,但罕见
鸣笛
míngdí
[blow] 吹出或好像吹出笛声
火车鸣笛以便穿过
鸣镝
míngdí
[whistling arrow] 古时一种射出去带响的箭,多用于发号令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鸣放
míngfàng
(1)
[fire]∶开枪(炮)发出声音
(2)
[arising of views]∶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取后两字而成,指许多人公开发表不同意见
鸣凤
míngfèng
[the name of a drama in ming dynasty] 指《鸣凤记》,传奇剧本,为明代王世贞门客作,写杨继盛与严嵩斗争被害惨死的故事
皆奏鸣凤。--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更奏鸣凤。
鸣鼓而攻之
mínggǔ ér gōng zhī
[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指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鸣叫
míngjiào
(1)
[call]∶动物发出叫声
小鸟在鸣叫
(2)
[go off;blow]∶发出特种声音
汽笛鸣叫
鸣金
míngjīn
[beat gongs] 敲锣,古代战争中收兵不战的信号
鸣金收兵
鸣锣开道
míngluó-kāidào
[beat gongs to clear the way for officials in feudal times] 旧时官吏外出时,轿子前面的随从敲锣叫行人让路,称为鸣锣开道。现在则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创造条件,疏通渠道
鸣禽
míngqín
(1)
[songbird]
(2)
先天就有或后来学得有鸣歌能力的鸟
(3)
鸟的一类,叫声悦耳,如伯劳、画眉、黄鹂等
鸣声
míngshēng
[song] 有特色的音响;独特的噪声
鸟鸣声
鸣声上下
míngshēng-shàngxià
[birds sing up and down in trees] 意思是鸟到处鸣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鸣谢
míngxiè
[express one"s thanks formally] 公开表示谢意
鸣谢启事
鸣谢各界同人
鸣冤
míngyuān
[voice grievance] 叫喊冤枉,申诉冤屈
击鼓鸣冤
鸣
(鴔)
míng ㄇㄧㄥˊ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郑码jrz,u9e23,gbkc3f9
笔画数8,部首鸟,笔顺编号25135451
展开阅读
鸣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