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先秦·屈原《卜居》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先秦·屈原《招魂》
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先秦·庄忌《哀时命》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两汉·东方朔《七谏》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两汉·东方朔《七谏》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两汉·东方朔《七谏》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两汉·东方朔《七谏》
蓍蔡兮踊跃,孔鹤兮回翔
两汉·王褒《九怀》
修洁处幽兮,贵宠沙劘
两汉·王褒《九怀》
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两汉·王逸《九思》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
两汉·刘向《九叹》
听玄鹤之晨鸣兮,于高冈之峨峨
两汉·刘向《九叹》
情纯洁而罔薉兮,姿盛质而无愆
两汉·刘向《九叹》
驾鸾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鹪明
两汉·刘向《九叹》
孔鸟飞而送迎兮,腾群鹤于瑶光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唐代·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代·骆宾王《咏蝉 / 在狱咏蝉》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华亭鹤唳讵可闻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唐代·李白《蜀道难》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典故出处】《秋声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答客难》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於後则椒鹤文石,永巷壸术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咆渤澥与姑馀,常鸣鹤而在阴
魏晋·左思《三都赋》
鸂敕?鷛渠?,鹤鹙鸧
魏晋·左思《三都赋》
家有鹤膝,户有犀渠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不固其节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节岂我名,洁岂我贞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坐帐无鹤,支床有龟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洞箫赋》
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