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司
简单释义: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司,主也。--《广雅》
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
司sī
⒈主管,掌管~令。~法。~机。各~其事。
⒉政府机关名称。我国部以下的办事单位外交部西欧~。
⒊观察~日月之长短。
司sì 1.通"伺"。侦察;探察。 2.通"伺"。守候;等待。 3.同"嗣"。继承。
详细解释:司 si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5司
department; manage; take charge of;
司
sī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2)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take charge of]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司,主也。--《广雅》
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
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宋·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
(4)
承担 [bear]
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樊得和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实司其名。--明·刘若愚《酌中志》
(5)
通伺”。侦察,观察 [observe]
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
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荀子·王霸》
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盐铁论·周秦》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周礼·媒氏》。注犹察也。”
以为物而司之。--《汉书·高五王传》。注察视之也。”
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
司
sī
(1)
官吏;方面之长 [official]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
(3)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department under a ministry]。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
(5)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an independent bureau]
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7)
复姓的一部分 [part of compound surnames]。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司晨
sīchén
[herald daybreak] 雄鸡报晓
雄鸡司晨
司舵
sīduò
[steer a boat; steersman] 掌舵,亦指舵手
司法
sīfǎ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见执法”
司机
sījī
[driver] 机动车驾驶员
司空
sīkōng
(1)
[minister of public works in ancient china]∶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
(2)
[surname]∶姓
司空见惯
sīkōng-jiànguàn
[common;be a common occurrence] 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刘禹锡喝酒,席间刘禹锡作诗,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的句子◇来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司寇
sīkòu
(1)
[minister of justice]∶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
(2)
[surname]∶姓
司令
sīlìng
[commander; commanding officer] 负责指挥所属军队的长官
总司令
空军司令
司令部
sīlìngbù
[headquarters] 指挥员发布号令和履行其指挥职能的地方
司令员
sīlìngyuán
[commander] 军队干部职务,如军区司令员、兵团司令员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级司令员和同级政治委员均为部队首长。对部队的工作共同负责
司炉
sīlú
[stoker] 负责烧锅炉的人
火车司炉
司马
sīmǎ
(1)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surname]∶姓
司马迁
sīmǎ qiān
[sima qian]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sīmǎ zhāo zhī xīn,lùrén jiē zhī
[sima zhao"s ill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body in the street;the trick is all too evident to the man in the street]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独揽大权,图谋篡位,曹髦一次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去讨贼。”后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司事
sīshì
[handler of miscellaneous affairs] 指会馆等团体中负责管理钱财或杂物的人
司书
sīshū
[official documents writer] 旧指官署、军队中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司务
sīwù
[officials of miscellaneous affairs] 旧时对手艺匠人的尊称
厨司务
大司务
司务长
sīwùzhǎng
(1)
[mess officer;supply chief]∶伙食管理员
(2)
[company quartermaster]∶连队中主管装备、物资、经费、伙食等后勤工作的干部
司药
sīyào
[pharmacist] 医院中专门负责付给患者药品的医务人员
司仪
sīyí
[master of ceremonies] 报告典礼或大会的进行程序的人
司译
sīyì
[meturgeman] 早期希伯来会堂中的神职人员,把希伯来经典译成当地口语
司闸工
sīzhágōng
[switchman] 照料开关的人;使用开关的人(如在分类场地上)
司账
sīzhàng
[accountant] 旧时负责财务工作的人
司职
sīzhí
[take charge of] 主管其事
司钻
sīzuàn
[drilling worker] 钻机的操纵者
司
sī ㄙˉ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2)
官署名称人事~。
(3)
视察~日月之长短。
(4)
姓。
郑码yaj,u53f8,gbkcbbe
笔画数5,部首口,笔顺编号51251
展开阅读
司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渊
简单释义: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深潭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
渊(淵)yuān
⒈深水,潭深~。鱼跃于~。
⒉深,深远学识~博。
详细解释:渊 yuan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渊
deep; deep pool;
渊
(1)
測
yuān
(2)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3)
同本义 [whirling water]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4)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5)
深潭 [deep pool]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6)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涂(泥潭);渊潭(深潭);渊跃(龙在渊中跃动欲飞)
(7)
人或物聚集的处所 [haunt]
略茺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后汉书》
(8)
又如渊府(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
渊
(1)
測
yuān
(2)
深;深远;渊博 [deep;profound]
渊,深也。--《小尔雅》
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渊渊其渊。--《礼记·中庸》
(3)
又如渊微(渊博细致、见微知著);渊才(渊博的才能);渊匠(学识,渊博的人);渊衷(内心);渊心(渊深的内心);渊玄(深邃;深奥);渊奥(深奥)
渊博
yuānbó
[be broad and profound;erudite] 精深而广博
学识渊博
渊海
yuānhǎi
[profound] 深渊和大海,比喻幽深而又广阔
渊默
yuānmò
(1)
[elegant and upright]∶深沉、不说话
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庄子·在宥》
(2)
[besilent]∶沉默不言
齐(斋)明盛服,渊默而不言。--《淮南子·秦族训》
渊深
yuānshēn
[profound] 知识、计谋渊博,广泛而又精深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三国演义》
渊薮
yuānsǒu
[gathering place of fish or beasts] 渊深水,鱼住的地方;薮水边的草地,兽住的地方。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书·武成》
宛为大都,士之渊薮。--《后汉书·梁冀传》
婢子向闻天朝为人文渊薮,人才之广,自古皆然。--《镜花缘》
渊源
yuānyuán
[source;origin] 源流,本原
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三国志·管宁传》
事物渊源
渊
(測)
yuān ㄩㄢˉ
(1)
深水,潭~水。~谷。~林。~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临~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
(2)
深~博。~源。~浩。~玄。~邈。~儒。~识(精深的见识)。
(3)
姓。
郑码vnuf,u6e0a,gbkd4a8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34312342
展开阅读
渊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