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春秋·佚名《凯风》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春秋·佚名《卢令》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春秋·佚名《车邻》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春秋·佚名《文王》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春秋·佚名《假乐》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春秋·佚名《烝民》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春秋·佚名《云汉》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春秋·佚名《臣工》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春秋·佚名《噫嘻》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春秋·佚名《访落》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先秦·屈原《远游》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先秦·屈原《天问》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先秦·屈原《天问》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先秦·None《渔父》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先秦·宋玉《九辩》
忠昭昭而原见兮,然霠曀而莫达
先秦·宋玉《九辩》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先秦·屈原《离骚》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先秦·屈原《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先秦·屈原《离骚》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先秦·屈原《离骚》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先秦·屈原《离骚》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先秦·屈原《离骚》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先秦·屈原《离骚》
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先秦·屈原《九章》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先秦·屈原《九章》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先秦·屈原《大招》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两汉·东方朔《七谏》
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
两汉·王褒《九怀》
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两汉·王褒《九怀》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孰能若兮原为辅
两汉·王褒《九怀》
怨上令尹兮謷謷,群司兮譨譨
两汉·王逸《九思》
嗟怀兮眩惑,用志兮不昭
两汉·王逸《九思》
抱昭华兮宝璋,欲衒鬻兮莫取
两汉·王逸《九思》
载青云兮上昇,適昭明兮所处
两汉·王逸《九思》
伤时惟昊天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唐代·李商隐《筹笔驿》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唐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唐代·王维《老将行》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典故出处】《秋声赋》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登楼赋》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归田赋》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故令斯民睹泰阶之平,可比屋而为一
魏晋·左思《三都赋》
则魏绛之贤有令闻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去彼昭昭,就冥冥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濬洫,图修世以休命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于是调讴,令人惏悽,胁息曾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北征赋》
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春秋·曾子《第十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春秋·子思《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