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春秋·佚名《烝民》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羡咎繇兮建典谟,懿风后兮受瑞图
两汉·王逸《九思》
芳懿懿而终败兮,名靡散而不彰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唐代·秦韬玉《贫女》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月赋》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峭格周施,罿罻普张
魏晋·左思《三都赋》
猩猩啼而就禽,笑而被格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致知在格物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致知在格物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