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先秦·屈原《天问》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先秦·屈原《天问》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先秦·屈原《天问》
易中利心,以动作只
先秦·屈原《大招》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两汉·东方朔《七谏》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幸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乾》:元亨,利贞。
西周·姬昌《乾卦》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西周·姬昌《坤卦》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西周·姬昌《坤卦》
用六:利永贞。
西周·姬昌《坤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西周·姬昌《屯卦》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西周·姬昌《屯卦》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屯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西周·姬昌《蒙卦》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西周·姬昌《蒙卦》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西周·姬昌《蒙卦》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西周·姬昌《蒙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需卦》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西周·姬昌《需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讼卦》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西周·姬昌《师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西周·姬昌《否卦》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西周·姬昌《同人卦》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有卦》
六四:无不利,捴谦。
西周·姬昌《谦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西周·姬昌《谦卦》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西周·姬昌《谦卦》
豫:利建侯,行师。
西周·姬昌《豫卦》
随:元亨,利贞,无咎。
西周·姬昌《随卦》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西周·姬昌《随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西周·姬昌《临卦》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临卦》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西周·姬昌《临卦》
六二:窥观,利女贞。
西周·姬昌《观卦》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西周·姬昌《观卦》
《噬嗑》:亨。利用狱。
西周·姬昌《噬嗑卦》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西周·姬昌《噬嗑卦》
《贲》:亨。小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贲卦》
《剥》:不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剥卦》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西周·姬昌《剥卦》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覆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复卦》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无妄卦》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用攸往。
西周·姬昌《无妄卦》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西周·姬昌《无妄卦》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大畜卦》
初九:有厉利已。
西周·姬昌《大畜卦》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西周·姬昌《颐卦》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过卦》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西周·姬昌《离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
西周·姬昌《咸卦》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恒卦》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西周·姬昌《恒卦》
《遯》:亨,小利贞。
西周·姬昌《遯卦》
上九:肥遯,无不利。
西周·姬昌《遯卦》
《大壮》:利贞。
西周·姬昌《大壮卦》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西周·姬昌《大壮卦》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晋卦》
《明夷》:利艰贞。
西周·姬昌《明夷卦》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西周·姬昌《明夷卦》
《家人》:利女贞。
西周·姬昌《家人卦》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西周·姬昌《蹇卦》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蹇卦》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西周·姬昌《解卦》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西周·姬昌《解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西周·姬昌《损卦》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西周·姬昌《损卦》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西周·姬昌《损卦》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益卦》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西周·姬昌《益卦》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西周·姬昌《益卦》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夬卦》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西周·姬昌《姤卦》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萃卦》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西周·姬昌《萃卦》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西周·姬昌《萃卦》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西周·姬昌《升卦》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西周·姬昌《升卦》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西周·姬昌《困卦》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西周·姬昌《困卦》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西周·姬昌《革卦》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西周·姬昌《鼎卦》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西周·姬昌《鼎卦》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鼎卦》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西周·姬昌《艮卦》
《渐》:女归吉,利贞。
西周·姬昌《渐卦》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西周·姬昌《渐卦》
《归妹》:征凶,无攸利。
西周·姬昌《归妹卦》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西周·姬昌《归妹卦》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西周·姬昌《归妹卦》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巽卦》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西周·姬昌《巽卦》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西周·姬昌《巽卦》
《兑》:亨,利贞。
西周·姬昌《兑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涣卦》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中孚卦》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西周·姬昌《小过卦》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西周·姬昌《既济卦》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唐代·李商隐《韩碑》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唐代·李商隐《韩碑》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代·李颀《古意》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唐代·韩愈《石鼓歌》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代·高适《燕歌行》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唐代·高适《燕歌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将军百战身名裂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情少利心多
宋代·江开《菩萨蛮·商妇怨》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宋代·None《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道来斯贵,利往则贱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军容弗犯,信其果毅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上则猿父哀吟,犭军子长啸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乘时射利,财丰巨万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六军袀服,四骐龙骧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中夏比焉,毕世而罕见,丹青图其珍玮,贵其宝利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两汉·枚乘《七发》
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为利己而自足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蚊对》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述行赋》
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
两汉·蔡邕《述行赋》
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曰:‘何以利吾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故者以利为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三节》
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节》
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曾子《第四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子思《第四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