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先秦·屈原《天问》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先秦·屈原《天问》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先秦·屈原《离骚》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先秦·屈原《九章》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先秦·屈原《九章》
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先秦·屈原《招魂》
北至幽陵,南交阯只
先秦·屈原《大招》
丘陵翔儛兮,谿谷悲歌
两汉·王褒《九怀》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
两汉·刘向《九叹》
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西周·姬昌《同人卦》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西周·姬昌《震卦》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西周·姬昌《渐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唐代·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唐代·张祜《题金陵渡》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唐代·李商隐《凉思》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唐代·杜荀鹤《春宫怨》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唐代·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唐代·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唐代·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唐代·李颀《琴歌》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唐代·韩愈《石鼓歌》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唐代·王维《桃源行》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唐代·杜甫《哀王孙》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唐代·杜甫《哀江头》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绣面芙蓉一笑开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古今陵谷茫茫
宋代·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
芙蓉落尽天涵水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宋代·王清惠《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休去采芙蓉
宋代·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若比广陵花
宋代·刘克庄《昭君怨·牡丹》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不比灞陵多送远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魏晋·曹植《洛神赋》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庐陵欧阳修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风赋》
将击芙蓉之精
先秦·宋玉《风赋》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则信陵之名若兰芬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有吴之开国也,造自太伯,宣於延陵
魏晋·左思《三都赋》
布濩皋泽,蝉联陵丘
魏晋·左思《三都赋》
窥东山之府,则环宝溢目;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清代·袁枚《随园记》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履游麕兔,蹈践麖鹿,汗流沫坠,冤伏陵窘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两汉·枚乘《七发》
纷纷翼翼,波涌云乱,荡取南山,背击北岸,覆亏丘陵,平夷西畔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蚊对》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北征赋》
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以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