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先秦·屈原《远游》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先秦·屈原《远游》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两汉·贾谊《惜誓》
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
先秦·庄忌《哀时命》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唐代·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唐代·薛逢《宫词》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唐代·韩愈《石鼓歌》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唐代·韩愈《石鼓歌》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唐代·王维《桃源行》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代·王维《桃源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神仙一曲渔家傲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宋代·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山之僧智仙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乾坤交泰而絪缊,嘉祥徽显而豫作
魏晋·左思《三都赋》
匪朴匪,去泰去甚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故令斯民睹泰阶之平,可比屋而为一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玄俗无影,木羽偶仙
魏晋·左思《三都赋》
图以云气,画以仙灵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乐湑衎其方域,列仙集其土地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蚊对》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