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春秋·佚名《凯风》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春秋·佚名《淇奥》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蓼萧》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先秦·屈原《远游》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先秦·宋玉《九辩》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先秦·宋玉《九辩》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先秦·屈原《离骚》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先秦·屈原《离骚》
孰非善而可服
先秦·屈原《离骚》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先秦·屈原《离骚》
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先秦·屈原《大招》
先威后文,善美明只
先秦·屈原《大招》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两汉·东方朔《七谏》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两汉·东方朔《七谏》
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两汉·王褒《九怀》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两汉·刘向《九叹》
谗人諓諓孰可愬兮,征夫罔极谁可语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侥如也,绎如也。以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不语:怪、力、乱、神。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壹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少有,曰茍完矣;富有,曰茍美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佛刖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代·王维《鹿柴》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唐代·杜甫《宿府》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唐代·皇甫冉《春思》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琵琶声停欲语迟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唐代·李商隐《韩碑》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唐代·杜甫《哀王孙》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唐代·杜甫《哀王孙》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把酒送春春不语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代·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似共梅花语
宋代·曹组《卜算子·兰》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青山欲共高人语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代·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宋代·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无一语,对芳尊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宋代·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更无言语
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照影弄妆娇欲语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宋代·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
宋代·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别语缠绵不成句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典故出处】《洛神赋》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魏晋·曹植《洛神赋》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情独私怀,谁者可语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风赋》
”王曰:“善哉论事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月赋》
陈王曰:善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故将语子以神州之略,赤县之畿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旼々率土,迁善罔匮
魏晋·左思《三都赋》
江斐於是往来,海童於是宴语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绕溜未足言其固,郑白未足语其丰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两汉·枚乘《七发》
”太子曰:“善
两汉·枚乘《七发》
”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逐贫赋》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
唐代·韩愈《送穷文》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则善戒恶,岂云苟兮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王曰:“善哉言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强为善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禹闻善言则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我明语子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王由足用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不亦善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父子之间不责善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六节》
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责善,朋友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曰:“其为人也好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好善足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八节》
吾语子游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三节》
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六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何谓善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五节》
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春秋·曾子《第一章》
“有匪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春秋·曾子《第四章》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春秋·曾子《第七章》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春秋·子思《第一章》
“有匪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春秋·子思《第四章》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春秋·子思《第七章》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