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刘姓宝宝名字大全 > 刘亦又名字打分80分
刘亦又名字综合得分:80
80
所有典故: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春秋·佚名《柏舟》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春秋·佚名《柏舟》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春秋·佚名《泉水》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春秋·佚名《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春秋·佚名《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春秋·佚名《葛藟》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春秋·佚名《缁衣》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春秋·佚名《南山》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春秋·佚名《采苓》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春秋·佚名《东山》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春秋·佚名《破斧》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春秋·佚名《天保》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春秋·佚名《采薇》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春秋·佚名《正月》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春秋·佚名《十月之交》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春秋·佚名《小旻》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春秋·佚名《巷伯》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春秋·佚名《采菽》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春秋·佚名《民劳》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春秋·佚名《抑》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春秋·佚名《臣工》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春秋·佚名《噫嘻》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春秋·佚名《振鹭》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春秋·佚名《丰年》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春秋·佚名《有客》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春秋·佚名《小毖》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所有典故: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先秦·屈原《天问》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先秦·屈原《天问》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先秦·屈原《天问》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先秦·宋玉《九辩》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先秦·宋玉《九辩》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先秦·宋玉《九辩》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先秦·宋玉《九辩》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先秦·屈原《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先秦·屈原《离骚》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先秦·屈原《离骚》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先秦·屈原《离骚》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先秦·屈原《离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先秦·屈原《离骚》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先秦·屈原《离骚》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先秦·屈原《离骚》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先秦·屈原《离骚》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先秦·屈原《离骚》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先秦·屈原《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先秦·屈原《离骚》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先秦·屈原《离骚》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先秦·屈原《离骚》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先秦·屈原《离骚》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先秦·屈原《离骚》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先秦·屈原《离骚》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也
先秦·屈原《九章》
患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之所志也
先秦·屈原《九章》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先秦·屈原《九章》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先秦·屈原《九章》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先秦·屈原《九章》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先秦·屈原《九章》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先秦·屈原《九章》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先秦·屈原《九章》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先秦·屈原《九章》
惸茕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先秦·屈原《九章》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先秦·屈原《九章》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先秦·屈原《九章》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先秦·屈原《九章》
使麒麟可得羁而係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两汉·贾谊《惜誓》
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先秦·庄忌《哀时命》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两汉·东方朔《七谏》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两汉·东方朔《七谏》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两汉·东方朔《七谏》
以直鍼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两汉·东方朔《七谏》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两汉·东方朔《七谏》
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
两汉·王褒《九怀》
览往昔兮俊彦,亦诎辱兮系纍
两汉·王逸《九思》
所有典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壹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所有典故: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西周·姬昌《井卦》
所有典故: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代·郑畋《马嵬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代·李商隐《蝉》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唐代·韦庄《章台夜思》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唐代·刘长卿《新年作》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唐代·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唐代·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唐代·韩翃《同题仙游观》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唐代·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唐代·韩愈《山石》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唐代·孟郊《列女操 / 烈女操》
所有典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为君沉醉又何妨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宋代·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
宋代·None《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断肠山又山
宋代·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又谁料、朝云飞亦散
宋代·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愁亦绝
宋代·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新酒又添残酒困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春又老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宋代·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
宋代·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子月水寒风又烈
宋代·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烟水阔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在涯,弹泪送春归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看看船又开
宋代·江开《菩萨蛮·商妇怨》
是进亦忧,退亦忧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先秦·宋玉《神女赋》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两汉·贾谊《鵩鸟赋》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万邑譬焉,亦独焠麋之与子都
魏晋·左思《三都赋》
谋龟谋筮,亦既允臧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有虞作绘,兹亦等竞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盖亦明灵之所酬酢,休徵之所伟兆
魏晋·左思《三都赋》
四海齐锋,一口所敌,张仪、张禄亦足云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成都迄已倾覆,建邺则亦颠沛
魏晋·左思《三都赋》
龌龊而算,顾亦曲士之所叹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盖亦先生之所高会,而四方之所轨则
魏晋·左思《三都赋》
“繇此而揆之,西蜀之於东吴,小大之相绝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木龙烛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向不虚应,亦云己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清代·袁枚《随园记》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
两汉·枚乘《七发》
湍流溯波,又澹淡之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至骏也,太子能强起乘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
两汉·王褒《洞箫赋》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魏晋·张载《剑阁铭》
既讯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两汉·班固《幽通赋》
聿中和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
两汉·班固《幽通赋》
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恶而不避
两汉·班固《幽通赋》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
两汉·班昭《东征赋》
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
两汉·祢衡《鹦鹉赋》
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
两汉·蔡邕《述行赋》
所有典故: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河东凶亦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盖亦反其本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人亦孰不欲富贵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有为者亦若是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不亦善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他日又求见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惟士无田,则亦不祭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抑亦盗跖之所树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于禽兽又何难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治亦进,乱亦进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虽小国之君亦有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子亦曰:‘在位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惟耳亦然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惟目亦然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生,亦我所欲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九节》
学者亦必志于彀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十节》
学者亦必以规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十节》
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不可矶,亦不孝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人知之,亦嚣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人不知,亦嚣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人心亦皆有害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七节》
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七节》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所有典故: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曾子《第三章》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所有典故: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子思《第三章》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