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克
简单释义: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
克(
⒈至
⒋克、
⒈至
⒋尅)kè
⒈攻破,战胜连~数城。~敌制胜。
⒉制伏,抑制~服。~制。奉公~己。
⒊约定或限定(时间)~日起程。~期完成。
⒋通"刻"。雕刻,苛刻~画。性俭~。
⒌能够~勤~俭。~尽职责。
⒍消化~食。
⒎公制重量单位,旧称"公分"。一千克为一公斤。
⒏藏族地区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为二十五市斤。也是土地的面积单位,一克约为一市亩。
克kēi 1.训斥;狠狠批评。 2.方言。抠取。
详细解释:克 ke 部首 十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7克
gram;gramme;
克1
(1)
剋、尅
kè
(2)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3)
同本义 [be competent]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4)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5)
能够 [can;be able to]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6)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7)
攻下;战胜;打败 [defeat;overcome;capture]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8)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9)
克制 [restrain;forbear]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10)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1)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damage]。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2)
杀 [kill]。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3)
克扣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4)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set a time limit]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5)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克
kè
〈名〉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gram]。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另见kēi
克敌制胜
kèdí-zhìshèng
[defeat the enemy and win the battle;conquer the enemy] 斗败敌手,夺取胜利
克丁克卯
kèdīng-kèmǎo
[carefully] [口] ∶做事认真,一丝不苛
当个铁面无私,克丁克卯的检查员。--刘心武《醒来吧!弟弟》
克分子
kèfēnzǐ
[gram molecule] 以克计的化合物或元素的重量,其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化合物或元素的分子量
克服
kèfú
(1)
[recover]∶收复
克服中原
(2)
[conquer;overcome;surmount;get over]∶用意志和力量去战胜;制伏
克服困难
(3)
[restrain;control;subdue]∶克制
她明知自己不对,努力克服自己
克复
kèfù
(1)
[resume]∶能够恢复
克复旧物
(2)
[retake;recover;recapture]∶用武力收复失地
克复城池
(3)
[overcome;surmount;conquer;get over]∶克服
克格勃
kègébó
[kgb(the soviet state security commitee)] 原苏联间谍机构,也指这个机构的间谍人员
克己
kèjǐ
[overcome one"s own desires;deny self] 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克己奉公
克己
kèjǐ
[reasonable] 旧时商店自称价钱公道,不多赚钱
要价特别克己
克己奉公
kèjǐ-fènggōng
[serve the public without thought of advantage to oneself;repress the private for the public] 克服私心,严于律己,以公事为重
克减
kèjiǎn
[cut down] 克扣,减少
克减工钱
克扣
kèkòu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 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克扣军饷
克拉
kèlā
[carat] 宝石(如钻石和珍珠)的重量单位;国际上1克拉相当于200毫克--符号c,亦称国际克拉”(international carat)、公制克拉”
克里姆林宫
kèlǐmǔlín gōng
[kremlin] 俄罗斯中央政府所在地
克-厘米
kè-límǐ
(1)
[gramme-centimetre]
(2)
转矩的单位,等于1克重量作用在1厘米长的杠杆臂上
(3)
厘米·克·秒制中的功单位,等于把1克重量反抗重力上升1厘米高所作的功
克期
kèqī
[on a set date;at the appointed time] 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
克期完成
克山病
kèshānbìng
[chronic keshan disease] 中国地方病。最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症状是恶心、吐黄水、胸部胀闷、四肢冷、血压低、有时呼吸困难、下肢浮肿
克什米尔
kèshímǐ ěr
[kashmir] 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多万,其中77%信伊斯兰教,20%信印度教,还有少数锡克教徒和佛教徒
克丝钳,克丝钳子
kèsīqián,kèsī qiánzi
[combination pliers;cutting pliers] 电工常用的一种手工工具,钳柄上包有绝缘保护套,主要用来剪断导线或金属丝
克谐
kèxié
[be able to succeed] 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有圆满、顺利的意思
克谐。--《资治通鉴》
克星
kèxīng
[a person who always bars another person from success;an unbeatable rival] 能给人带来不幸的人或物;专门克制某种对象的东西
癌症的克星
克制
kèzhì
[bridle;check;restrain;control] 控制;抑制
克制感情
克
(④剋)
kè ㄎㄜ╝
(1)
能够~勤~俭。
(2)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3)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
(4)
严格限定~日。~期。~扣。
(5)
消化~食。
(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郑码edjr,u514b,gbkbfcb
笔画数7,部首十儿,笔顺编号1225135
展开阅读
克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训
简单释义:
训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训蒙(在私塾小学生);训蒙(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
训xùn
⒈教导,教诲~导。~练。吸取教~。
⒉法则,规范,准则遗~。不足为~。
⒊申斥~人。~诫。
⒋词义解释~释。~诂。
详细解释:训 xun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5训
example; lecture; standard; teach;
训
(1)
訓
xùn
(2)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3)
同本义 [instruct;teach;lecture]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训蒙(在私塾小学生);训蒙(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5)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explain]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曹操《孙子》序
(6)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7)
训练;讲习 [train;lecture and study]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8)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9)
顺从;归顺 [tame]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10)
取名 [choose a name for]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赞宁《宋高僧传》
训
(1)
訓
xùn
(2)
典式、法则 [code;rule]。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3)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words]。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4)
解说的词语 [commentary;caption] 。如《尔雅·释训》
训斥
xùnchì
[reprimand;rebuke;berate] 严厉的或正式的谴责,尖锐的申斥
训词
xùncí
[admonition;instruction] 进行教导的言词或为教导传授给某人的言词
训迪
xùndí
[instruct and guide]教诲开导
训迪厥官。--《书·周官》
训导
xùndǎo
[lesson;instruct and guide] 教训开导;教育学名词。训导与训育涵义大致相同
训诂
xùngǔ
[explanations of words in ancient books;gloss;glossary;commentary work on classics] 解释古文字义
特令校书郎贾逵为之训诂。--《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训话
xùnhuà
[(give) an admonitory talk to subordinates ] 旧指上级对下级讲教导和训诫的话
训诫
xùnjiè
(1)
[get after]∶受训斥、斥责或攻击
放松对教改所内诈骗犯的训诫
(2)
[sermonize]∶教训地或教条地讲道
训练
xùnliàn
[train;drill] 教练、操练兵士,教育学名词。与教学意义相近。训练的目的,是使受训者获得一项行为方式或技能
训练新兵
训令
xùnlìng
[instructions;command;injunction]公文的一种。上级机关对所属机关带有命令性的指示
训蒙
xùnméng
[educate children] 教导初入学的人或孩童
训勉
xùnmiǎn
[instruct and encourage] 教诲勉励
训示
xùnshì
[instructions to subordinates] 上级、长辈对下级、晚辈的训导
训释
xùnshì
[explain] 解释字句的意义
训释字义
训学
xùnxué
[give moral teachings to students] 学校对于学生德性的训导和教育
训诱
xùnyòu
[instruct and guide] 教诲诱导
多方训诱
训育
xùnyù
[moral teachings] 教师本着教育原则,顺应学生身心的需要,予以教导,使能向好的方面不断地生长发展
训喻,训谕
xùnyù,xùnyù
[instruct] 训示晓喻;教诲
训责
xùnzé
[instruct and denounce] 训诫和斥责
训
(訓)
xùn ㄒㄩㄣ╝
(1)
教导,教诲~诫。~蒙(教育儿童)。~迪(教诲开导)。教(jiào)~。培~。
(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
(3)
典式,法则不足为~。
(4)
解释词的意义~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故”、诂~”、故~”)。~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郑码snd,u8bad,gbkd1b5
笔画数5,部首讠,笔顺编号45322
展开阅读
训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