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先秦·屈原《远游》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
先秦·宋玉《九辩》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先秦·屈原《离骚》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先秦·屈原《离骚》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先秦·屈原《九章》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先秦·屈原《招魂》
二八接舞,投诗赋只
先秦·屈原《大招》
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
先秦·庄忌《哀时命》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两汉·王褒《九怀》
叹曰:飘风蓬龙埃坲々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舒情陈诗冀以自免兮,颓流下陨身日远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诗三百篇,壹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焉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唐代·李商隐《韩碑》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唐代·韩愈《石鼓歌》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唐代·韩愈《石鼓歌》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唐代·韩愈《石鼓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酒意诗情谁与共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衣上酒痕诗里字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长歌诗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短歌诗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别赋》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南北朝·江淹《别赋》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思旧赋》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魏晋·左思《三都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魏晋·左思《三都赋》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魏晋·左思《三都赋》
抗旗亭之峣薛,侈所<兆见>之博大
魏晋·左思《三都赋》
杂糅纷错,兼该泛博
魏晋·左思《三都赋》
拚射壶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封域之内,则有原隰坟衍,通望弥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七发》
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两汉·枚乘《七发》
徼墨广博,观望之有圻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悴
两汉·王褒《洞箫赋》
终诗卒曲,尚馀音兮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其诗曰:‘畜君何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曾子《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宜兄宜弟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子思《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宜兄宜弟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