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梁
简单释义:
梁
(会意。从木,从水,剉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
梁(
⒈梁)liáng
⒈支撑屋顶的横木屋~。栋~。
⒉桥石~。架桥~。
⒊物体中间高起成条状的部分山~子。鼻~儿。
⒋物品上面便于提携的弓形物水壶~子。抓稳菜篮子的提~儿。
⒌朝代名
①南朝(宋、齐、~、陈)之一,公元502-557年。第一代君主是肖衍。
②五代(~、唐、晋、汉、周)之一,又称"后梁",公元907-923年。第一代君主是朱温。
详细解释:梁 liang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1梁
girder;
梁
(1)
樑
liáng
(2)
(会意。从木,从水,剉(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3)
同本义 [bridge]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4)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缘(为得到好的报应而做的修桥补路之类的好事);梁头(桥头);梁津(桥梁与渡口);梁栈(桥梁)
(5)
房梁 [girder;roof beam]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架梁之椽。--唐·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横梁;悬梁(在房梁上上吊);梁楹(屋梁和大柱);梁倚(如屋梁一般的相依附、倚靠);梁木其坏(以梁木的折毁来比喻贤哲的死亡)
(7)
稻粱。通粱” [millet]
养以刍豢黍梁。--《淮南子·人间》
(8)
又如梁肉(粱肉。泛指美酒佳肴。梁,通粱”)
(9)
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ridge]。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10)
堤堰;鱼堰 [dam]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隄谓之梁。--《尔雅》。注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
梁,水隄也。--《水经注·济水注》
掌以时渔为梁。--《周礼·渔人》。司农注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
(11)
又如梁笱(泛指捕鱼具。梁,水中所筑的捕鱼之坝)
(12)
国名 [liang state]
(13)
周时诸侯国
(14)
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
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
(15)
又
梁使三反。
(16)
朝代名 [liang dynasty]
(17)
南朝萧衍(梁武帝)所建(公元502╠557年)
(18)
五代朱温(梁太祖)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梁,吾仇也。(黄巢部将朱温,叛变投降唐朝后,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从此,梁、晋之间战争不息,仇恨日深。)--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9)
又
背晋以归梁。
函梁君臣之首。
(20)
古九州之一 [liang prefecture]。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21)
姓
梁弘御戎。(梁弘给他驾驶兵车。御,驾御;戎,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梁
liáng
〈动〉
架桥、修桥 [make a bridge over]
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梁父吟
liángfǔ yín
[liang fuyin--a ancient chinese verse name] 又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相传为诸葛亮所作
好为《梁父吟》。(梁父,山名,在泰山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梁启超
liáng qǐchāo
[liang qichao] (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省新会县人。戊戌维新的领袖,学者
梁山伯
liáng shānbó
[liang-shanbo] 东晋会稽人。字处仁。相传曾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同学三年◇往访英台,始知其为女子,求婚不成,忧疾而死
梁上君子
liángshàng-jūnzǐ
[gentleman on the beam╠burglar thief] 躲在梁上的人。窃贼的代称
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宋·苏轼《东坡志林》
梁
liáng ㄌㄧㄤˊ
(1)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
(2)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3)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
(4)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5)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6)
姓。
郑码vyof,u6881,gbkc1ba
笔画数11,部首木,笔顺编号44153441234
展开阅读
梁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振
简单释义:
振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奋起,兴起~奋。~作。~兴。~~有辞。
古同赈”,救济。
古同震”,威震。
振zhèn
⒈挥动,抖动,摇动~笔。~动。~臂一呼。
⒉起,奋起,兴起~作。~奋。~兴。
⒊整顿~旅治兵(旅军队)。
⒋救济~救。~济。~灾。
⒌
振zhēn 1.见"振振"。
振zhěn 1.单衣。
详细解释:振 zhen 部首 扌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振
brace up; flap; shake;
振
zhèn
动
(1)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
同本义 [relieve]
振,举救也。--《说文》
振,救也。--《小尔雅·广言》
三曰振穷。--《周礼·大司徒》
踣弊不振。--《国语·周语》
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蛊》。
(3)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4)
挽救;救治 [remedy; save; rescue]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6)
抖动;摇动 [vibrate;shake]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振衣裳。--清·方苞《左宗毅公逸事》
(7)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8)
举起;挥动 [hold up; brandish]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李陵《答苏武书》。
(9)
又如振羽(鼓翅);振豪(竖起的细毛)
(10)
通震”。震憾;震惊 [astound]
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抱朴子·行品》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后汉书·张衡传》
(11)
又
振声激扬。
振之以威怒。--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13)
整治,整顿 [reorganize]
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14)
又如振兵(整顿部队);振旅(整顿部队);振饬(整顿);振举(整顿恢复);振核(整顿考核);振容(整容);振饰(整理修饰)
(15)
振作;奋起 [stir oneself to action]
蹶而不复振。--宋·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17)
消除 [abandon]
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管子》。
(18)
又如振耻(除去耻辱);振蛊(清除积弊)
(19)
发出;生长 [sprout; grow]
木体实而花萼振。--刘勰《文心雕龙》
振
zhèn
名
姓
振臂
zhènbì
[raise one"s arm] 挥臂,表示振奋
振臂疾呼
振臂一呼
zhènbì-yīhū
[raise arm in call for action] 举手高呼,以示振奋有力,催人奋起
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文选·李陵答苏式书》
振怖
zhènbù
[fear; dread] 惧怕。振,通震”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战国策·燕策》
振颤
zhènchàn
[vibrant] 快速振动、摆动、颤动或搏动的
振颤的电报电话线
振荡
zhèndàng
(1)
[vibration]∶振动
(2)
[oscillation]∶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本机振荡
振动
zhèndòng
[vibration] 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无规则振动
振奋
zhènfèn
[inspirit; inspire; stimulate] 振作精神,奋发努力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出,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振奋斗志
振幅
zhènfú
[amplitude of vibration] 振动过程中振动的物理量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值
振救
zhènjiù
(1)
[to relieve those in distress; to rescue from predicament]∶援助,挽救
(2)
[to relieve famine or flood victims]∶周济,赈济
莫之振救。--汉·贾谊《论积贮疏》
振恐
zhènkǒng
[ponic-stricken] 因受惊而恐慌害怕。
秦舞阳色变振恐。--《战国策·燕策》
振聋发聩
zhènlóng-fākuì
[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振慑
zhènshè
[awe; frighten] 震恐害怕
故振慑。--《战国策·燕策》
振刷
zhènshuā
[bestir] 奋起图新;振作
振刷精神
振兴
zhènxīng
[develop vigorously] 振发兴举,增强活力
振兴中华
振翼
zhènyì
[clap] 指鸟拍翅膀
振振有辞
zhènzhèn-yǒucí
[speak plausibly and at length] 好像很有理由,说个不停
振子
zhènzǐ
[whip] 机器中操作时急速振动的机件(如电器装置中的回路弹簧或钢琴内部装置中由传运杆制动的震动横杆)
振作
zhènzuò
[cheer up] 使精神胞满,情绪高昂
使灰心丧气的人振作起来
振
zhèn ㄓㄣ╝
(1)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2)
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有辞。
(3)
古同赈”,救济。
(4)
古同震”,威震。
郑码dgh,u632f,gbkd5f1
笔画数10,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311534
展开阅读
振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浪
简单释义:
浪〈名〉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风起浪涌。--《世说新语·雅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温泉毖涌而自浪。--左思《魏都赋》
又如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激浪(汹涌急剧的波浪);浪波(浪头。波浪);浪淘淘(波浪翻滚的样子)
像波浪起伏的样子
浪 〈动〉
逛,无事到处遛
勾引,劝…发生性关系
浪làng
⒈大波波~。乘风破~。
⒉像波浪的声~。麦~滚滚。
⒊放纵~游。反对~费。
浪láng 1.流貌。引申为流逝。 2.古水名。即沧浪水。参见"沧浪"。 3.清水。参见"沧浪"。 4.见"浪汗"。 5.见"浪抗"。
详细解释:浪 lang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浪
billow;dissolute;wave;
浪
làng
〈名〉
(1)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wave]
风起浪涌。--《世说新语·雅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温泉毖涌而自浪。--左思《魏都赋》
(2)
又如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激浪(汹涌急剧的波浪);浪波(浪头。波浪);浪淘淘(波浪翻滚的样子)
(3)
像波浪起伏的样子 [sth.resembling wave]。如热浪;林浪;麦浪
浪
làng
〈动〉
(1)
逛,无事到处遛 [wave;wander]。如他没事到处浪;浪走(无目的胡乱走);浪跄(走路不稳);浪迹萍踪(四方漫游,行踪无定)
(2)
勾引,劝…发生性关系 [seduce]。如浪汉(挑逗男人)
(3)
[方]∶敞开,亮出来 [open]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茅盾《春蚕》
浪
làng
〈形〉
(1)
放荡;放纵 [unrestrained;dissolute]
谑浪笑敖。--《诗·邶风·终风》
(2)
又如浪弟子(称行为放荡、不知检束的青年人);浪事(不好的事;令人生厌的事);浪荡鬼(对放荡不检的人的鄙称)
(3)
言词不干净;随口说脏话 [dirty]
小岭这个令,浪得很!好好的说一个飞觞解秽罢。--清·魏子安《花月痕》
(4)
空 [empty]。如浪广(犹空泛);浪荡(空阔);浪荡灯(悬空挂着的灯,吊灯)
(5)
无用 [useless]
你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这府里媳你的那扔不了的浪东西!--《红楼梦》
(6)
破烂 [tattered;ragged;worn-out]
这府里媳你的那朽不了的浪东西?--《红楼梦》
(7)
轻易;随便 [freely]。如浪舌(随意乱说);浪骂(乱骂);浪侃(胡侃→说,瞎扯);浪使(乱花费);浪语(胡说,乱说)
浪
làng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如浪死(徒然死去;白白送死);浪泊(徒然停留);浪度(虚度)
(2)
[方]∶极 [extremely]
我女儿一见就喜浪了。--韩起祥《刘巧团圆》
浪潮
làngcháo
[tidal wave;tide] 如潮水般汹涌起伏的波涛
革命的浪潮
罢工浪潮
浪荡
làngdàng
(1)
[loaf (loiter) about;vagabondish]∶东逛西逛,无所事事
一个到处碰壁的、懒惰、浪荡、到处逛游的人
(2)
[dissipated;dissolute]∶行为不加约束、任意胡为
浪荡的公子哥儿
(3)
[surging]∶水浪翻腾
浪荡子
làngdàngzǐ
[rounder;dissipater;rakehell] 行为放荡、不务正业的青年
浪费
làngfèi
[waste;lavish;squander spand;] 不充分利用;不珍惜;不必要地废弃
浪费金钱
浪费时光
在小事上浪费我们的精力
浪花
lànghuā
(1)
[spray;spindrift]∶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
(2)
[specific episode of sb."s life;specific phenomenon]∶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现象
(3)
[expense freely]∶随意乱花
浪迹
làngjì
[travelling foot-loose] 居无定所,漂泊流浪
浪迹天涯
浪漫
làngmàn
(1)
[romantic]
(2)
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我的想法也许有点浪漫
(3)
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常指男女关系而言)
他们的关系太浪漫了
浪漫主义
làngmànzhǔyì
(1)
[romanticism]
(2)
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不切实际的或传奇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3)
浪漫主义运动的某一方面(如伤感主义、尚古主义或中世纪精神)
浪人
làngrén
(1)
[vagabond]∶到处流浪、行踪不定的人
(2)
[japanese ronin;ruffian]∶日本幕府时代失去封禄而流浪的武士,也指日本流氓”
浪声浪气
làngshēng-làngqì
[strange voice or affected manner] 怪声怪调
浪涛
làngtāo
[great waves;billows] 巨大的波浪
浪涛汹涌
浪头
làngtou
(1)
[wave]∶掀起的波浪
(2)
[fashion;trend]∶趋势、潮流
赶浪头
浪游
làngyóu
[loaf about; travel foot-loose] 漫游
浪游四海
浪子
làngzǐ
[libertine;loafer;wastrel;prodigal son] 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尤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浪子回头
làngzǐ-huítóu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to the fold; return repented and reformed; the prodigal returns; turn a new leaf] 游荡不务正业的青年人痛改前非
浪
làng ㄌㄤ╝
(1)
大波波~。~。巨~。风~。~涛。~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静。
(2)
像波浪起伏的麦~。声~。
(3)
没有约束,放纵放~。流~。~费。~迹。~人。孟~。
郑码vsxo,u6d6a,gbkc0cb
笔画数10,部首氵,笔顺编号4414511534
展开阅读
浪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