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衍
简单释义:
衍
(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
水循河道流汇于海
衍,水朝宗于海貌也。--《说文》
至今衍于四海。--《书大传》。注犹溢也。”
水直衍。--《太玄·法》。注达也。”
溢出,水满而出
东注太湖,衍溢陂池。--司马相如《上林赋》
在中也。--《易·需》。虞注流也。”
又如衍溢(水满溢);衍涝(谓雨水满溢)
散开
衍溢漂疾。--汉·枚乘《七发》
分布
千乘方毂,万骑骈罗,衍陈于岐、梁,东横乎大河。--《后汉书》
通演”。推演;演述
衍yǎn
⒈蔓延,扩展推~。流~四方。
⒉繁盛,余裕蕃~。国富人~。
⒊多余的~文(书籍中多余的字句)。
衍yán 1.引进;延聘。 2.祭名。 3.佛教语。梵文"摩诃衍"的省称。即所谓"乘"。
详细解释:衍 yan 部首 行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09衍
develop; redundant; spread out;
衍
yǎn
(1)
(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
(2)
水循河道流汇于海 [flow into sea]
衍,水朝宗于海貌也。--《说文》
至今衍于四海。--《书大传》。注犹溢也。”
水直衍。--《太玄·法》。注达也。”
(3)
溢出,水满而出 [overflow]
东注太湖,衍溢陂池。--司马相如《上林赋》
在中也。--《易·需》。虞注流也。”
(4)
又如衍溢(水满溢);衍涝(谓雨水满溢)
(5)
散开 [disperse]
衍溢漂疾。--汉·枚乘《七发》
(6)
分布 [be distributed]
千乘方毂,万骑骈罗,衍陈于岐、梁,东横乎大河。--《后汉书》
(7)
通演”。推演;演述 [deduce]
大衍之数五十。--《易·系辞上》
(8)
又如衍说(讲说);衍声(谓文字从声音上演变);衍形(谓文字从形体上演变);衍算(推算数字);衍忒(推算过失)
(9)
扩展,扩充 [expand]
丘明衍传,迁、固承流,史书始粲然大备。--章炳麟语
(10)
又如衍文义书(借题发挥的文章);衍功(谓广建功业);衍食(扩大食邑)
(11)
动植物孳生繁茂 [lush]
荐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管子》
(12)
通延”(yán)绵延 [be continuous]
二曰衍祭。--《周礼·春官·大祝》。郑注衍,当为延。”
无迁无衍,命乃长久。--《管子·白心》
(13)
又如衍曼(绵延不绝貌);衍嗣(绵延,继续);衍庆(绵延吉庆)
衍
yǎn
(1)
以盛、多、过多、多余为特点的 [redundant;superfluous]
国富人衍。--杜笃《论都赋》
(2)
又如衍文(因抄刊古书而误增的字);衍溢;衍辞(多余的辞藻);衍句(因缮写、刻版、排牍等错误而多出的句子);衍字(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的字);衍误(增衍和讹误)
(3)
丰富的, 种类多、数量大的 [rich]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荀子》
(4)
富足的 [plentiful]
修文则财衍,行武则士要。--《后汉书》
(5)
多余 [surplus]
岁衍百余万缗,淮俗若之。--宋之莹《玉壶诗话》
衍
yǎn
(1)
山坡。山顶和山脚之间的部分 [hillside]
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史记·封禅书》
(2)
一片软湿的土地;沼泽 [marsh]
巡陆夷之曲衍隙兮。--《楚辞
(3)
低而平坦之地 [low and smooth land]
民之有口…犹其原湿衍活也,衣食于是乎生。--《国语》
衍变
yǎnbiàn
[develop;evolve] 通过进化而发展;演变
衍射
yǎnshè
[diffraction] 光通过不透明体边缘、穿过狭缝或从划有平行直线的表面反射时产生偏折和出现一些彼此平行的亮带和暗带
衍生
yǎnshēng
(1)
[derive]
(2)
实际上或理论上从母体物质得到的 [物质] (如经过取代或水解)
(3)
演变而产生
衍生物
yǎnshēngwù
[derivative] 较简单的化合物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置换而生成的较复杂的化合物
衍文
yǎnwén
[redundancy due to misprinting or miscopying] 因缮写、刻版、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乃逸”二字衍文。--王念孙《读书杂记》
衍
yǎn ㄧㄢˇ
(1)
延长,开展~绎。~生。推~。展~。敷~。~生物。
(2)
多余的(指文字)~文(书籍中因缮写、刻板、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3)
低而平坦之地~沃(土地平坦肥美。亦作沃衍”)。
郑码oiv,u884d,gbkd1dc
笔画数9,部首行,笔顺编号332441112
展开阅读
衍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州
简单释义: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
州zhōu
⒈旧时行政区划名跨~连郡。又用于地名杭~。广~。郑~。
⒉民族自治行政区划名,在省级之下,县级之上四川盛坝藏族自治~。
详细解释:州 zhou 部首 川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6州
canton;eparchy;state;
州
zhōu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
同本义◇作洲” [islet]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3)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prefecture]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district]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7)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8)
周代国名 [zhou state]
(9)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什丘县东北
(10)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11)
姓
州花
zhōuhuā
[state flower] 被选做(如由立法或该州学校的儿童)一个州的花徽的一种开花植物
州郡
zhōujùn
[state and prefecture] 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
累官故不失州郡。--《资治通鉴》
州长
zhōuzhǎng
[governor] 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如殖民地、州或省)的统治者、行政首脑或名义上的领袖而被选举或被任命的官员--亦称总督”、省长”
州
zhōu ㄓㄡˉ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
(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郑码vdnd,u5dde,gbkd6dd
笔画数6,部首川,笔顺编号434242
展开阅读
州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