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锦
简单释义:
锦〈名〉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同本义
锦,襄邑织文。--《说文》。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絥。--《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古指锦袍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锦jǐn
⒈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蜀~。~旗。~标。~绣。~缎。
⒉色彩鲜艳华丽~霞。~羽。
⒊
详细解释:锦 jin 部首 钅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3锦
bright and beautiful; brocade;
锦
(1)
錦
jǐn
〈名〉
(2)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3)
同本义 [brocade]
锦,襄邑织文。--《说文》。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絥。--《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4)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5)
古指锦袍 [brocade gown]。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
(6)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your]。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锦
(1)
錦
jǐn
〈形〉
(2)
比喻鲜艳华美的 [bright and beautiful]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
(4)
在锦上绣花的 [embroidered on brocade]。如锦字
锦标
jǐnbiāo
[prize] 本是锦制的标旗;后泛指授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如锦旗、银杯等
锦标赛
jǐnbiāosài
[playdown] 不同地区或竞赛大组的优胜者之间的一系列决赛之一
锦缎
jǐnduàn
[brocade] 一种华丽的丝织品,其上有用金银线织成的凸花
锦鸡
jǐnjī
[golden pheasant] 形状像雉,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可供观赏
锦纶
jǐnlún
[polyamide fibre] 二元酸和二元胺缩聚而成的纤维。强度高,耐磨耐腐蚀,弹性大,用于纺织。旧称尼龙”
锦囊妙计
jǐnnáng-miàojì
[bag of tricks] 比喻能届时解决紧急问题而又暂时保密的好办法
锦披
jǐnpī
(1)
[dossal,dossel]
(2)
一种挂在宝座或背上的彩色披
(3)
挂在祭台背后和上面或圣体栏杆旁边的一种彩色披
锦旗
jǐnqí
[silk banner] 用彩色绸缎制成的旗子,授给各种竞赛中的优胜者,或者送给团体或个人,表示敬意、谢意等
锦上添花
jǐnshàng-tiānhuā
[be blessed with a double portion of good fortune] 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伸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又要涪翁作颂,且用锦上添花。--黄庭坚《了了庵颂》
锦西
jǐnxī
[jinxi] 市名。位于中国辽宁省西南部。京哈铁路斜贯全境。1985年设市、锦州市辖管。城市人口65.5万。农、林业均盛。沿海有渔盐之利。工业有采矿、石油加工、化工、造船等
锦绣
jǐnxiù
[beautiful brocade] 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锦绣河山
jǐnxiù héshān
[beautiful landscape] 如锦所绣成的江河与山岳。形容壮丽美好的河流山川
锦衣卫
jǐnyīwèi
[imperial guards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eventually became a sort of ss troops] 明代护卫皇宫亲军。明太祖时始设,权力极广、兼理侦察、逮捕、审讯之事。也是明代的一个特务机构
锦衣玉食
jǐnyī-yùshí
[live an extravagant life] 华美的衣服,珍异的食品。形容豪奢的生活
锦州
jǐnzhōu
[jinzhou] 辽宁省地级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南临勃海,面积1782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58万。扼辽西走廊北口京哈、锦承铁路交汇,自古为交通军事重镇。经济以炼油为主
锦
(錦)
jǐn ㄐㄧㄣˇ
(1)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屏。~标。~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
(2)
鲜明美丽~霞。~缎。~笺。~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郑码pnli,u9526,gbkbdf5
笔画数13,部首钅,笔顺编号3111532511252
展开阅读
锦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疏
简单释义: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疏,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
疏shū
⒈去掉阻塞,使畅通~通。~导。~河道。
⒉分,分散~队。~散。
⒊稀,不密稀~。~星。~落。
⒋不亲密~远。
⒌粗~食。
⒍粗心,不周密~忽。~漏。
⒎不熟悉生~。
⒏空虚,不实空~。才~学浅。
⒐注释古文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或说明~证。注~。
⒑分条陈述。旧时又指给皇帝的奏议奏~。
疏shù 1.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2.奏章。 3.指上奏章。 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5.引申为阐释。 6.指书信。 7.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8.旧时募
化用的簿册。 9.指捐款。
详细解释:疏 shu 部首 疋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2疏
distant; dredge; not familiar with; scanty; scatter; sparse;
疏
(1)
痚
shū
(2)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3)
同本义 [dredge]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痚,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4)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使流畅无阻)
(5)
分开; 分散 [scatter]
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淮南子·道应》
疏石兰兮为芳。--屈原《湘夫人》
(6)
又如疏分(犹瓜分);疏析(分开;隔开);疏索(分散;离散);疏逸(散失);疏越(疏散)
(7)
分赐,分给 [reward]
疏爵分禄以褒贤。--《盐铁论·毁学》
(8)
又如疏封(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疏爵(分封爵位)
(9)
清除;排除 [clear away]
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10)
又如疏决(清除积滞、疏通管道);疏整(疏理整顿);疏瀹(洗涤沐浴);疏林(修剪林木的枝条);疏剔(清理剔除)
(11)
雕刻,画饰 [engrave]
赵主父令工施钓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2)
又如疏玉(玉雕绘饰);疏柱(刻镂彩画的柱子);疏镂(雕刻)
(13)
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record]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聊斋志异·促织》
(14)
又如疏名(分别署名);疏举(逐条列举);疏记(分条记载);疏条(逐条陈述)
(15)
疏忽;粗疏 [neglect;slack;be inattentive]
有疏,则为强国制也。--《韩非子·五蠹》
(16)
又如疏懒(散漫;疏忽);疏略(疏忽大意);疏虞(疏忽;差错);疏防(疏于防备);疏遗(疏忽遗漏);疏懒(松懈;懈怠);疏简(散慢,随便);疏庸(疏懒;懒散);疏惰(疏懒;懒散)
(17)
注释,解释 [note;explain]
不能诵疏与注,一切弃之。--柳冕《与权德舆书》
《庄子义疏》八卷。--《隋书·经籍志》
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明·徐光启《甘薯疏序》
(18)
疏远,不亲近 [distant;not intimate]。亦指离间,使疏远
疏屈平而信上夫大夫,令严子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韩非子·五蠹》
(19)
又如疏慢(疏远而怠慢);疏阔(疏远);疏异(新鲜别致之意);疏落(疏远;冷落);疏木(疏远);疏外(疏远见外);疏斥(疏远排斥)
疏
shū
(1)
稀疏;稀少 [sparse]
疏,阔也。--《玉篇》
天网灰灰,疏而不失。--《老子》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病梅馆记》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疏阔(远离;不在一起);疏少(稀少);疏微(稀少);疏班(稀疏地布列);疏细(稀疏而纤细);疏网(稀疏的网。喻宽大的法律)
(3)
粗略;不周密 [coarse;rough]
其于计疏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4)
又如疏野(粗略草率);疏卤(粗疏轻率);疏悟(粗疏不顺人情);疏庸(粗疏平庸);疏率(粗疏轻率;粗略草率);疏傲(粗疏傲慢);疏愚(粗疏笨拙)
(5)
粗糙。亦指糙米 [coarse;rough;crude]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诗·大雅·召昮》
(6)
又如疏水箪瓢(粗糙的饮食,简陋的食具);疏茹(泛指粗食);疏食(粗粝的饭食,糙米饭);疏薄(粗糙简单的饭食);疏条(粗壮的枝条)
(7)
久;长远 [long;distant]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孟子》
(8)
又如疏豁(疏阔。久别);疏旷(远离;远隔);疏逖(指荒远之地)
(9)
迂阔;不切实际 [broad;vast]
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10)
又如疏内(迂阔而木讷);疏介(迂阔耿介);疏涩(迂阔拘谨);疏凝(迂阔固执)疏野(旷野);疏豁(开阔;敝亮);疏妄(虚妄不实);疏网(虚妄不实)
疏
shū
(1)
远亲。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distant relative]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疏房(即远族,远房);疏宗(远房宗族);疏客(关系疏远的客人);疏丧(关系疏远者或远宗、远亲的丧事);疏属(远宗;旁系亲属);疏从(指堂房亲属);疏族(远族;远亲)
(3)
奏章。亦指上奏章 [memorandum to the emperor]
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明史·海瑞传》
(4)
又如疏封(奏疏;奏章);疏草(即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5)
书信 [letter]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思念之苦)。--曹丕《与吴质书》
(6)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words]
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7)
又如疏头(旧时向鬼神祈福的祝文)
(8)
旧时募化用的簿册 [book]。如疏引(旧时募捐簿前的简短的说明文字);疏簿(僧道化缘的本子)
疏财仗义
shūcái-zhàngyì
[be generous in aiding needy people] 讲义气,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救困扶危、疏财仗义
疏财重义
shūcái-zhòngyì
[disburse money in public cause] 散财给人,看重义气。指慷慨解囊,扶危济困
疏淡
shūdàn
(1)
[sparse and thin]∶稀疏;不浓密
梅花疏淡多姿
(2)
[distant]∶疏远淡漠
由于志趣不同,他俩的关系渐渐疏淡了
疏导
shūdǎo
(1)
[dredge]
(2)
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
疏导交通
疏导乘客
(3)
也比喻开导、打通人的思想
疏导思想
疏放
shūfàng
(1)
[self-indulgent]∶任性而为,不检点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狂夫》
(2)
[unconventional]∶指文章不受常格拘束
词气疏放
疏忽
shūhu
[carelessness;overlook] 粗心大意
疏忽就可能造成事故
疏忽大意
shūhu-dàyì
[neglectful] 经常不集中注意力的,粗心的
告诉护士,手术中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疏忽职守
shūhu-zhíshǒu
[asleep at the switch;be negligent of one"s duties] 不尽责;失职
疏剪
shūjiǎn
[prune off] 把树上生长过密的或不需要的枝条剪掉
疏解
shūjiě
(1)
[mediate]∶疏通调解
从中疏解
(2)
[mitigate]∶疏导,疏散
疏解这个地区的积压客流
疏浚
shūjùn
[dredge and deepen] 疏通淤塞的河道、港口
为了船的吃水,港口仍在疏浚
疏开
shūkāi
[disperse;deploy] 使分散;指使在大面积内疏散开
疏开队形
疏阔
shūkuò
(1)
[poorly-conceived]∶粗略;不周密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汉书·贾谊传》
(2)
[distant]∶迂阔;不切合实际
疏阔之言
(3)
[a long separation]∶久别
疏阔思良会
(4)
[stand off]∶疏远;不亲密
兄弟疏阔
(5)
[scattered and spacious]∶稀疏宽阔
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威尼斯》
疏理
shūlǐ
(1)
[explain]∶阐明义理,分辨事理
(2)
[sort out]∶整理;清理
疏理典籍
疏漏
shūlòu
[slip] 疏忽遗漏
计划匆促拟成,难免有疏漏之处
疏落
shūluò
[scattered] 稀疏零落;稀稀落落
疏落的晨星
疏密
shū-mì
(1)
[density]∶稀疏与稠密
疏密不匀的排列
(2)
[distant and close]∶疏远与亲密
不间疏密
(3)
[loose and solid]∶松散与坚密
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沈括《梦溪笔谈》
疏苗
shūmiáo
[thinning] 按照一定的株距去掉过密的植株
疏浅
shūqiǎn
(1)
[meagre]∶粗疏浅薄
思虑疏浅
(2)
[alienate]∶疏远;不深厚
关系疏浅
疏散
shūsàn
(1)
[disperse]∶把集中的或稠密的分散开
疏散人口
(2)
[scattered]∶稀疏而分散;疏落
这一带比较荒凉,只有些疏散的村落
疏失
shūshī
[careless mistake] 疏忽;失误
搞会计工作可不能有半点疏忽
疏疏朗朗
shūshū-lǎnglǎng
[sparse] 稀疏
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闲汉。--鲁迅《社戏》
疏松
shūsōng
(1)
[loosen]∶使松散
疏松土壤
(2)
[loose]∶松散
土质疏松
疏通
shūtōng
(1)
[dredge]∶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
疏通田间的排水沟
(2)
[mediate between two parties]∶调解双方的争执;消除相互隔阂
疏脱
shūtuō
(1)
[rough]∶粗疏;不精细
(2)
[the court is careless so that a criminal escapes punishment]∶旧时法律指因疏忽而致犯人逃脱
疏懈
shūxiè
[careless and sluggish] 疏忽松懈
他工作一直认真,一点不疏懈
疏远
shūyuǎn
[stand off] 关系、感情不亲近,冷淡
她的孩子们和她疏远了
疏
shū ㄕㄨˉ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
(2)
分散~散。仗义~财。
(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
(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
(5)
不细密,忽略~忽。
(6)
空虚志大才~。
(7)
不熟悉生~。
(8)
粗劣~食。~粝。
(9)
古同蔬”,蔬菜。
(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12)
姓。
郑码xizn,u758f,gbkcae8
笔画数12,部首疋,笔顺编号521214154325
展开阅读
疏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