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蓼萧》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春秋·佚名《祈父》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裳裳者华》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春秋·佚名《振鹭》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先秦·宋玉《九辩》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先秦·宋玉《九辩》
长爪踞牙,诶笑狂只
先秦·屈原《大招》
靥辅奇牙,宜笑嘕只
先秦·屈原《大招》
德誉配天,万民理只
先秦·屈原《大招》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两汉·东方朔《七谏》
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两汉·东方朔《七谏》
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倘佯垆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渚涕淫淫兮,锺牙已死谁为声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西周·姬昌《坤卦》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西周·姬昌《蛊卦》
六五:豶豕之牙,吉。
西周·姬昌《大畜卦》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西周·姬昌《大过卦》
初六:往蹇,来誉。
西周·姬昌《蹇卦》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西周·姬昌《丰卦》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西周·姬昌《旅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唐代·李商隐《韩碑》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唐代·李白《蜀道难》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钩爪锯牙,自成锋颖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是故游谈者以为誉,造作者以为程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
两汉·枚乘《七发》
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带以象牙,其会合
两汉·王褒《洞箫赋》
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