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春秋·佚名《绿衣》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先秦·屈原《离骚》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先秦·屈原《九章》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先秦·屈原《九章》
琼轂错衡,英华假只
先秦·屈原《大招》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两汉·贾谊《惜誓》
释管晏而任臧获兮,何权衡之能称
先秦·庄忌《哀时命》
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先秦·庄忌《哀时命》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两汉·东方朔《七谏》
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
两汉·王逸《九思》
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两汉·刘向《九叹》
身衡陷而下沉兮,不可获而复登
两汉·刘向《九叹》
遵江曲之逶移兮,触石碕而衡游
两汉·刘向《九叹》
孽臣之号咷兮,本朝芜而不治
两汉·刘向《九叹》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
两汉·刘向《九叹》
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幸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唐代·李商隐《韩碑》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举头忽见衡阳雁
宋代·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宋代·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风赋》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魏晋·左思《三都赋》
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洞庭虽濬,负之者北,非所以爱人治国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
魏晋·左思《三都赋》
肴醳顺时,腠理则治
魏晋·左思《三都赋》
指衡岳以镇野,目龙川而带坰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结根比景之阴,列挺衡山之阳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剑阁铭》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单治里而外凋兮,张修襮而内逼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甘衡门以宁神兮,詠都人而思归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使禹治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治亦进,乱亦进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春秋·曾子《第一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春秋·曾子《第十章》
故治国在齐其家
春秋·曾子《第十章》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春秋·曾子《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春秋·子思《第一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春秋·子思《第十章》
故治国在齐其家
春秋·子思《第十章》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春秋·子思《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