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春秋·佚名《国风·王风·扬之水》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长向风而舒情
先秦·屈原《远游》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先秦·屈原《九章》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唐代·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唐代·None《杂诗》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唐代·李商隐《落花》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唐代·张乔《书边事》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唐代·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唐代·卢纶《李端公 / 送李端》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唐代·刘昚虚《阙题》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唐代·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唐代·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唐代·韩愈《石鼓歌》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唐代·杜甫《哀王孙》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唐代·杜甫《哀江头》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宋代·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征人归路许多长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总向愁中白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宋代·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残杏枝头花几许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朝落暮开空自许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只许姚黄独步
宋代·刘克庄《昭君怨·牡丹》
情与恨,长如许
宋代·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宋代·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已断离肠能几许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登楼赋》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开北户以向日,齐南冥於幽都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亦有甲第,当衢向术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幽通赋》
妣聆呱而劾石兮,许相理而鞫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升望海墩,东向凝睇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许子冠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何许子之不惮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