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春秋·佚名《柏舟》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春秋·佚名《信南山》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春秋·佚名《韩奕》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先秦·屈原《天问》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先秦·屈原《天问》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先秦·屈原《天问》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先秦·屈原《天问》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先秦·屈原《离骚》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先秦·屈原《离骚》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先秦·屈原《离骚》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先秦·屈原《离骚》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先秦·屈原《九章》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先秦·屈原《九章》
直赢在位,近禹麾只
先秦·屈原《大招》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两汉·贾谊《惜誓》
原尊节而式高兮,志犹卑夫禹汤
先秦·庄忌《哀时命》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孰能若兮原为辅
两汉·王褒《九怀》
引日月以指极兮,少须臾而释思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血。禹,吾无间然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少有,曰茍完矣;富有,曰茍美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鼓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代·孟浩然《春晓》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唐代·王昌龄《闺怨》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唐代·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唐代·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唐代·李商隐《韩碑》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唐代·李颀《古意》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唐代·李白《将进酒》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代·None《金缕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唐代·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浮生长恨欢娱少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触目凄凉多少闷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宋代·高观国《少年游·草》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宋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秋已暮、红稀香少
宋代·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斜月半窗还少睡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宋代·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浮生岂得长年少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少年自负凌云笔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临分少伫已伥伥
宋代·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细写相思多少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宋代·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玉箫榭春多少,溜啼红、脸霞未消
宋代·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众宾皆退,独留少款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细织就、霜丝多少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情少利心多
宋代·江开《菩萨蛮·商妇怨》
郎如年少何
宋代·江开《菩萨蛮·商妇怨》
卢郎年少时
宋代·吴文英《醉桃源·赠卢长笛》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宋代·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宋代·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少年有意伏中行
宋代·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南北朝·江淹《别赋》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登楼赋》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鉴茅茨於陶唐,察卑宫於夏禹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兹宅之夸丽,曾未足以少宁
魏晋·左思《三都赋》
舜禹游焉,没齿而忘归,精灵留其山阿,玩其奇丽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亚以少城,接乎其西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
两汉·枚乘《七发》
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
两汉·班昭《东征赋》
清静少欲,师公绰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两汉·蔡邕《述行赋》
见阳光之显显兮,怀少弭而有欣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使禹治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人少,则慕父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知好色,则慕少艾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