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愿
简单释义:
願〈形〉
(形声。从页,原声。古时願、願”各有本义。願”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願,谨也。--《说文》
思厚不爽曰願。--《周书·谥法》
无利于上谓之願。--《韩非子·诡使》
願而恭。--《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
则莫能以願中。--《考工记·弓人》
上願纠暴。--《周礼·大司寇》
大府召视儿,幼願耳。--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願恭(恭谨);願款(诚挚);願法(执法恭谨);願敏(朴实敏悟);願婉(朴实恭顺);願懿(朴实诚实);願民(朴实善良之民)
願
大头
願(願)yuàn
⒈乐意~意。自~。心甘情~。
⒉希望~望。如~。平生之~。
⒊仰慕,羡慕名声日闻,天下~。
⒋迷信者所谓"对神佛许诺的酬谢"莫许~。错还~。
⒌老实,恭谨谨~。
详细解释:愿 yuan 部首 心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4愿
be ready; desire; hope; vow; will; wish;
愿
yuàn
〈形〉
(1)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be prudent and honest]
愿,谨也。--《说文》
思厚不爽曰愿。--《周书·谥法》
无利于上谓之愿。--《韩非子·诡使》
愿而恭。--《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
则莫能以愿中。--《考工记·弓人》
上愿纠暴。--《周礼·大司寇》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愿恭(恭谨);愿款(诚挚);愿法(执法恭谨);愿敏(朴实敏悟);愿婉(朴实恭顺);愿懿(朴实诚实);愿民(朴实善良之民)
愿
(1)
願
yuàn
(2)
大头 [big head]
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说文》
(3)
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 [vow made before buddha or god]
言願以为质。--《大戴礼记·官人》
众僧祝愿。--《晋书》
(4)
又如愿力(佛家语。指誓愿的力量);愿行(佛家语。誓愿与修行);愿谓(向神佛祈求并说出自己的意愿)
(5)
心愿;愿望 [desire]
果不如先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乖恳愿。--唐·李朝威《柳毅传》
愿
(1)
願
yuàn
(2)
情愿 [be ready to;be willing to]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
(3)
又如愿蠲顶踵(愿意舍身);心甘情愿;愿与人民共患难
(4)
希望[发生某种情况] [wish]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孝成王使括…为将,括母…愿勿遣。(愿勿遣,希望不要派遣赵括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愿以闻于官。(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愿你快乐;愿那位最好的人取胜
(6)
仰慕 [admire]
名声日闻,天下愿。--《荀子·王制》
愿望
yuànwàng
[desire;wish;aspiration] 心中期望实现的想法
愿心
yuànxīn
[willingly] 信教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时许下的酬谢
口里说出许多牛羊猪狗的愿心来,要这家脱衣典当,杀生害命。--《初刻拍案惊奇》
愿意
yuànyì
(1)
[will]∶心里想要
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事情总是要发生的
(2)
[want]∶倾向于
你愿意叫它是什么就叫它什么,而法官则说这是谋杀
(3)
[wish]∶希望(发生某种情况)
他们愿意派你去
愿
(①~③願)
yuàn ㄩㄢ╝
(1)
乐意,想要宁~。~意。情~。自~。
(2)
希望~望。志~。但~。夙~(亦作宿愿”)。如~以偿。事与~违。
(3)
迷信的人对神佛许下的酬谢,泛指许给别人的好处许~。还~。
(4)
老实谨慎,恭谨。
郑码ggkw,u613f,gbkd4b8
笔画数14,部首心,笔顺编号13325112344544
展开阅读
愿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之
简单释义: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详细解释:之 zhi 部首 丿 部首笔画 01 总笔画 03之
go; leave; of; somebody; something; this;
之
zhī
(1)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之
zhī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
zhī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
zhī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
zhīhòu
(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之
zhī ㄓˉ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郑码wa,u4e4b,gbkd6ae
笔画数3,部首丿丶,笔顺编号454
展开阅读
之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