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锦
简单释义:
锦〈名〉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同本义
锦,襄邑织文。--《说文》。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絥。--《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古指锦袍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锦jǐn
⒈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蜀~。~旗。~标。~绣。~缎。
⒉色彩鲜艳华丽~霞。~羽。
⒊
详细解释:锦 jin 部首 钅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3锦
bright and beautiful; brocade;
锦
(1)
錦
jǐn
〈名〉
(2)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3)
同本义 [brocade]
锦,襄邑织文。--《说文》。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絥。--《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4)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5)
古指锦袍 [brocade gown]。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
(6)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your]。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锦
(1)
錦
jǐn
〈形〉
(2)
比喻鲜艳华美的 [bright and beautiful]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
(4)
在锦上绣花的 [embroidered on brocade]。如锦字
锦标
jǐnbiāo
[prize] 本是锦制的标旗;后泛指授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如锦旗、银杯等
锦标赛
jǐnbiāosài
[playdown] 不同地区或竞赛大组的优胜者之间的一系列决赛之一
锦缎
jǐnduàn
[brocade] 一种华丽的丝织品,其上有用金银线织成的凸花
锦鸡
jǐnjī
[golden pheasant] 形状像雉,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可供观赏
锦纶
jǐnlún
[polyamide fibre] 二元酸和二元胺缩聚而成的纤维。强度高,耐磨耐腐蚀,弹性大,用于纺织。旧称尼龙”
锦囊妙计
jǐnnáng-miàojì
[bag of tricks] 比喻能届时解决紧急问题而又暂时保密的好办法
锦披
jǐnpī
(1)
[dossal,dossel]
(2)
一种挂在宝座或背上的彩色披
(3)
挂在祭台背后和上面或圣体栏杆旁边的一种彩色披
锦旗
jǐnqí
[silk banner] 用彩色绸缎制成的旗子,授给各种竞赛中的优胜者,或者送给团体或个人,表示敬意、谢意等
锦上添花
jǐnshàng-tiānhuā
[be blessed with a double portion of good fortune] 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伸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又要涪翁作颂,且用锦上添花。--黄庭坚《了了庵颂》
锦西
jǐnxī
[jinxi] 市名。位于中国辽宁省西南部。京哈铁路斜贯全境。1985年设市、锦州市辖管。城市人口65.5万。农、林业均盛。沿海有渔盐之利。工业有采矿、石油加工、化工、造船等
锦绣
jǐnxiù
[beautiful brocade] 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锦绣河山
jǐnxiù héshān
[beautiful landscape] 如锦所绣成的江河与山岳。形容壮丽美好的河流山川
锦衣卫
jǐnyīwèi
[imperial guards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eventually became a sort of ss troops] 明代护卫皇宫亲军。明太祖时始设,权力极广、兼理侦察、逮捕、审讯之事。也是明代的一个特务机构
锦衣玉食
jǐnyī-yùshí
[live an extravagant life] 华美的衣服,珍异的食品。形容豪奢的生活
锦州
jǐnzhōu
[jinzhou] 辽宁省地级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南临勃海,面积1782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58万。扼辽西走廊北口京哈、锦承铁路交汇,自古为交通军事重镇。经济以炼油为主
锦
(錦)
jǐn ㄐㄧㄣˇ
(1)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屏。~标。~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
(2)
鲜明美丽~霞。~缎。~笺。~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郑码pnli,u9526,gbkbdf5
笔画数13,部首钅,笔顺编号3111532511252
展开阅读
锦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熏
简单释义:
熏
(俗作燻。会意。金文,上面象火烟冒出,中间是烟突(本古窗”字),两点表示烟苔,下面是火焰∠起来是烟突冒烟。本义火烟向上冒)
同本义
熏,火烟上出也。--《说文》。俗字作燻。
炎炎,熏也。--《尔雅》
金炉扬熏。--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
又如熏天(上蒸而弥漫于天);熏焌(热气升腾)
烧灼,火烫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诗·大雅·云汉》
又如熏土(用杂草、落叶、稻杆等熏烧泥土。亦指熏烧过的泥土)
熏制;焙制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又如熏穴(烟熏洞穴);
熏xūn
⒈薰烤,用烟雾或气味接触物品~肉。~鱼。~蚊子。墙~黑了。茉莉花~茶叶。
⒉火烟金炉扬~。
⒊侵,袭,气味刺激人~染。暖风~人。臭气~天。
⒋暖,热~风。
熏xùn〈方〉(煤气)使人窒息中毒通风良好,就不会~着了。
详细解释:熏 xun 部首 灬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4熏
fume; smoke;
熏1
xūn
(1)
(俗作燻。会意。金文,上面象火烟冒出,中间是烟突(本古窗”字),两点表示烟苔,下面是火焰∠起来是烟突冒烟。本义火烟向上冒)
(2)
同本义 [fumigate;smoke]
熏,火烟上出也。--《说文》。俗字作燻。
炎炎,熏也。--《尔雅》
金炉扬熏。--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
(3)
又如熏天(上蒸而弥漫于天);熏焌(热气升腾)
(4)
烧灼,火烫 [burn]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诗·大雅·云汉》
(5)
又如熏土(用杂草、落叶、稻杆等熏烧泥土。亦指熏烧过的泥土)
(6)
熏制;焙制 [smoke]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7)
又如熏穴(烟熏洞穴);熏烧(烟熏火烧);熏鱼;熏肉;墙熏黑了
(8)
气体侵袭;侵染 [stifle]
鄣气昼熏体。--鲍照《苦热行》
(9)
又如熏天(一用于形容气势极盛;或用于形容气味浓重)
(10)
用言语、行动逐渐影响、说服人 [exert]
众口熏天。--《吕氏春秋·离谓》。注感动也。有始东南曰熏风。”
欲以熏辧天下。--《汉书·杜钦传》
(11)
又如熏心(迷住了心窍);熏天赫地(形容气焰炽盛,威势逼人);熏浸(熏陶浸染)
(12)
同薰”,以香料涂身 [burn joss sticks and take a bath]
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韩愈《答吕毉山人书》
(13)
又如薰香;薰沐
熏
xūn
(1)
黄昏。通曛” [dusk]
至熏夕,极欢而去。--《后汉书·赵壹传》
(2)
又如熏夕(黄昏)
(3)
熏炉。用于熏香的炉子 [smoking stove]。如熏笼(有笼覆盖的薰炉。可用以熏烤衣服)
熏
xūn
(1)
温和,和暖 [warm]
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
和悦的样子 [gentle]
公尸来止熏熏。--《诗·大雅·凫鷖》
另见xùn
熏风
xūnfēng
(1)
[a warm southerly breeze] 和暖的南风或东南风
东南曰熏风。--《吕氏春秋·有始》
熏风自南来。--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
也作薰风”
熏烤
xūnkǎo
[fire-cure] 把烟叶在无遮闭的火上熏烤,使与烟直接接触
熏染
xūnrǎn
[exert a gradual;edify;nurture;corrupting influence on] 熏陶并沾染
熏陶
xūntáo
[polish]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
熏蒸
xūnzhēng
[fumigate;fume;steam] 用烟、蒸气或毒气熏
熏制
xūnzhì
[smoke;fumigate with jasmine.etc.] 用烟火熏食物,使带有某种气味并宜于保藏
熏2
xùn
[方]∶煤气使人窒息中毒 [get gas poisoning]。如炉子安上烟筒,就不至于熏着了
另见xūn
熏1
xūn ㄒㄩㄣˉ
(1)
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染。~陶。~制。利欲~心。
(2)
火烟上出~蒸。
(3)
气味刺激人臭气~人。
(4)
暖和~风。
郑码mebu,u718f,gbkd1ac
笔画数14,部首灬,笔顺编号31254312114444
fume;smoke;
熏2
xùn ㄒㄩㄣ╝
(煤气)使人窒息中毒。
郑码mebu,u718f,gbkd1ac
笔画数14,部首灬,笔顺编号31254312114444
展开阅读
熏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