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敦
简单释义:
敦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韩非子·难言》
乐者敦和。--《礼记·乐记》
乃夫敦乐而无忧。--《礼记·乐记》
敦外亲。--《汉书·鲍宣传》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厚实
使虞敦匠。╠
敦 dūn
①诚恳~请。
②姓。
【敦促】诚恳地催促。
【敦厚】忠厚。
【敦煌石窟】中国著名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前秦建元二年(366),僧乐尊开始凿窟造象。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486窟,
计有壁画12万平方米,造像2415尊。壁画包括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造像都是泥塑,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从4世纪
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斯坦因、伯贤、华尔纳等外国掠夺者的大量盗窃和
破坏。建国后设立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名千佛洞、莫高窟。
【敦刻尔克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盟军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1940年5月,德军侵入比利时,击败英法盟军。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40万人,约有34万人
经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海港通过英吉利海峡撤至英国,避免了主要军事力量全军覆没的危险。
【敦请】诚心地邀请。
【敦实】(人或物)粗短而结实。
敦duī 1.治理,管理。 2.投掷;捶击。 3.独处貌。 4.比试。
敦duì 1.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提柄。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2.指形制较大的酒器。
3.通"憝"。怨恨,怨怒。
敦dùn 1.竖。 2.同"墩"。土堆。 3.指形状似土堆的东西。
敦tún 1.布陈,屯聚。 2.古时军伍编制单位。参见"敦长"。
敦tuán 1.聚拢貌。 2.谓聚拢。 3.通"团"。圆形。参见"敦瓜"。
敦diāo 1.雕画,文饰。参见"敦弓"﹑"敦琢"。
详细解释:敦 dun 部首 攵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2敦
honest; sincere;
敦2
dūn
(1)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
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honest;sincere]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韩非子·难言》
乐者敦和。--《礼记·乐记》
乃夫敦乐而无忧。--《礼记·乐记》
敦外亲。--《汉书·鲍宣传》
(3)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4)
厚实 [thick]
使虞敦匠。--《孟子·公孙丑下》。注敦匠,厚作棺也。”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尔雅·释丘》
(5)
又如敦实的身材;敦丘(一层的小山丘);敦崇(结实高大);敦然(粗厚结实);敦密(厚实密致);敦敦实实(身体壮实)
(6)
勤勉,专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务 [diligent]
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盗。--《荀子·荣辱》
(7)
又如敦习(敦学。勤勉学习);敦敦(孜孜不息);敦比(孜孜不息地工作)
(8)
友谊深厚 [intimate]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9)
又如敦故(敦旧。亲厚故旧);敦序(亲睦和顺);敦伦(夫妻间的性生活)
(10)
丰富,丰厚 [rich]
敦厐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上》
民生敦厐。--《左传·成公十六年》
(11)
又如敦物(丰富的物产);敦庞(丰厚富足;同敦厐”)
敦
dūn
(1)
督促;管理 [urge;manage]
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3)
劝导并勉励 [advise and encourage]
敦众神使式道兮。--《汉书·扬雄传》
(4)
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5)
注重 [attach importance to]。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6)
推崇,崇尚 [attach great weight to]。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另见 duì
敦本
dūnběn
[attach importance the fundament,such as agriculture,etc.] 注重根本,古时多指注重农事
敦促
dūncù
[urge;press] 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
敦促某人做某事
敦厚
dūnhòu
[honest and sincere] 脾气和性情憨厚,忠厚
她为人温柔敦厚
敦煌石窟
dūnhuáng shíkū
[the dunhuang grottes] 在甘肃省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四窟。现存最早的窟是十六国北凉开凿的,以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继开凿,现存有 492 个窟
敦睦
dūnmù
(1)
[amity;concord;harmony]∶亲善和睦
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三国志·明帝纪》
(2)
[promote friendly relations]∶使和睦。亦作敦穆”
敦穆于于九族。--夏侯湛《昆弟诰》
敦聘
dūnpìn
[cordially appoint;earnestly employ] 恳切而真诚的聘请
敦朴
dūnpǔ
[honest and sincere] 敦厚朴实;忠厚朴实
方正敦朴
敦请
dūnqǐng
[extend a cordial invitation to;cordially invite;earnestly request] 恳切地邀请
敦请按时赴会
敦劝
dūnquàn
[advise cordially] 恳切地劝说;敦促劝说
敦实
dūnshi
(1)
[stocky;solid]∶结实;粗壮
(2)
[honest] 敦厚诚实
敦1
duì
古代食器 [ancient eating vessel]。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另见dūn
敦1
dūn ㄉㄨㄣˉ
(1)
厚道,笃厚~朴。~厚。~实。
(2)
诚心诚意~聘。~请。
(3)
督促使虞~匠”。~劝。~促。
(4)
姓。
郑码sjym,u6566,gbkb6d8
笔画数12,部首攵,笔顺编号412515213134
honest;sincere;
敦2
duì ㄉㄨㄟ╝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郑码sjym,u6566,gbkb6d8
笔画数12,部首攵,笔顺编号412515213134
展开阅读
敦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干
简单释义:
幹〈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幹。--《方言》九
朱幹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幹,赤盾。”
司幹。--《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幹橹。--《礼记·儒行》。注幹橹,小榡大榡也。”
能执幹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幹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又如∶幹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幹革(幹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幹橹(小盾大盾);幹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岸;水畔
幹gān
⒈盾牌执~。~戈(泛指兵器)。
⒉冒犯,冲犯~法官。〈引〉冲哭声直上~云霄。
⒊牵连,涉及~连。不相~。
⒋强行过问,硬管~涉。~预。
⒌求取,追求~求。
⒍ 岸,水边湖~。江~。
⒎
⒏
⒐
⒑
⒒
。
⒓无水份或少水份的,跟"湿"相对~燥。~谷子。~麦草秆。
⒔水份少的食品饼~儿。豆腐~。
⒕尽净,枯竭,空虚~杯。~涸。外强中~。
⒖徒劳,白白地~坐。~等这么久。不要~着急。
⒗拜认的亲属关系~爸爸。~女。
⒘待慢,不理睬真没想到,他会~起我们。
⒙忿恨话,使对方难堪他~了我一顿。"乾"另见qián㈠。⒚
幹gàn
⒈主体,重要的部分树~。躯~。
⒉做,办,搞~事。说~就~。大~快上。
⒊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练。才~。
⒋
⒌幹部(公务员)的简称~群关系。
⒍〈方〉坏,糟这事办~了。
幹hán 1.井垣,井栏。
幹gǎn 1.小竹。
详细解释:干 gan 部首 干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3干
do;work;able;dry;empty;for nothing;doing;
做 ;搞;
湿;
干1
(⑧~??乾)
gān ㄍㄢˉ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兮”。
(7)
个数若~。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
(9)
枯竭,尽净~尽。~杯。
(10)
徒然,白白地~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
(12)
姓。
〔~将(jiāng)〕古剑名。
郑码aed,u5e72,gbkb8c9
笔画数3,部首干,笔顺编号112
do;work;able;dry;empty;for nothing;doing;
做 ;搞;
湿;
干2
(①②幹)
gàn ㄍㄢ╝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
(2)
做~事。说~就~。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
郑码aed,u5e72,gbkb8c9
笔画数3,部首干,笔顺编号112
展开阅读
干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汉
简单释义:
菡萏 (形声。从苃,函声。菡萏。本义荷花) 同本义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菡萏
漢(漢)hàn
⒈朝代名
①漢朝(西漢、东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邦。
②五代之一,又称"后漢",公元947-95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知远。
⒉男子,男人李老~。英雄好~。
⒊银河,也叫银~或天~气冲霄~。
⒋"漢语"的简称英~字典。
⒌漢水,上流在陕西省,流到漢口入长江。
⒍
⒎
详细解释:汉 han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5汉
chinese;man;
汉
(1)
漢
hàn
(2)
(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3)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汉,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4)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5)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the milky way;the galaxy]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6)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7)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the han dynasty]
匈奴留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8)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9)
民族名『族的简称 [the han nationality]。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10)
汉族人 [the han people;the hans]。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1)
男子的俗称 [man]。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2)
国名 [han state]
(13)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4)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5)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6)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汉白玉
hànbáiyù
[white marble] 一种白色大理石,可以做建筑和雕刻的材料
汉赋
hànfù
[fu--poetry in han dynasty] 赋是汉代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从《楚辞》发展而来,并吸收了荀况《赋篇》的体制和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
汉家
hànjiā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汉朝
汉家山东二百州。--唐·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汉奸
hànjiān
[traitor (to china)] 原指汉族的投敌者,后泛指卖国求荣、效忠外敌的叛逆者
汉剧
hànjù
[hanju opera] 主要流传于湖北的一种地方戏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对京剧形成影响巨大。也称汉调”
汉口
hànkǒu
[hankou] 地名〓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岸的京广铁路线上,古称夏口。原属江夏县,地处水路交通枢纽,1949年与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汉民
hànmín
[the han people][口]∶指汉族人
汉人
hànrén
(1)
[the han people;the hans]
(2)
汉族人
(3)
西汉、东汉时代的人
汉室
hànshì
[han dynasty (206b.c╠220)] 即汉朝
汉室之隆。--诸葛亮《出师表》
夏兴汉室。
汉室倾颓。--《三国志·诸葛亮传》
汉室可兴。
汉书
hànshū
[han shu(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书名,东汉班固撰。父班彪继《史传》而作《后传》,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续不详,又缀集史料,撰成本书。上起前206年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刘主更始二年,包括王莽的新朝在内,共二百三十年,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由其妹班昭续成,成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汉水
hàn shuǐ
[the han river] 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汉学
hànxué
(1)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2)
[sinology]∶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
汉语
hànyǔ
[chinese] 汉族的语言。构成汉藏语族的一个分支,其口语形式差别很大,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号直接体现词意而与发音不相联系的书面体系。主要方言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等
汉语拼音方案
hànyǔ pīnyīn fāng àn
[the scheme for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这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汉藏语系
hàn-zàng yǔxì
[sino-tibetan family] 包括藏语和汉语有时还包括泰语的一个语系
汉中
hànzhōng
(1)
[hanzhong]
(2)
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
(3)
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40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汉主
hànzhǔ
[the emperor in the han dynasty] 汉朝君主
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汉字
hànzì
[chinese characters] 记录汉语的文字。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朝鲜、越南、日本曾使用汉字千余年
汉子
hànzi
(1)
[man;fellow]∶男人
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2)
[husband]∶丈夫
偏你会那等轻狂百势,大清早晨,刁蹬着汉子,请太医看。--《金瓶梅》
汉族
hànzú
[the han nationality]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汉
(漢)
hàn ㄏㄢ╝
(1)
天河银~。云~。气冲霄~。
(2)
成年男人~子。老~。
(3)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族。~人(a.汉族人;b.指汉代的人)。
(4)
中国朝代名~代。~隶(a.汉代的隶书。b.具有东汉碑刻风格的隶书)。
郑码vxs,u6c49,gbkbaba
笔画数5,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4
展开阅读
汉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