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春秋·佚名《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春秋·佚名《摽有梅》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春秋·佚名《摽有梅》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春秋·佚名《终南》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春秋·佚名《小雅·黄鸟》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先秦·屈原《天问》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代·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唐代·李端《听筝》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代·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粟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恼得梅花睡不成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呵手试梅妆
宋代·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似共梅花语
宋代·曹组《卜算子·兰》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宋代·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宋代·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晚风庭院落梅初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宋代·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南陌酒香梅小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宋代·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馆忆江梅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见梅枝
宋代·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欲寄梅花
宋代·汪元量《一剪梅·怀旧》
莫寄梅花
宋代·汪元量《一剪梅·怀旧》
初发黄梅插稻时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窥东山之府,则环宝溢目;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
魏晋·左思《三都赋》
榹桃函列,梅李罗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以粟易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以粟易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