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春秋·佚名《螽斯》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春秋·佚名《击鼓》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春秋·佚名《狼跋》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春秋·佚名《信南山》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春秋·佚名《大田》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春秋·佚名《烈文》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春秋·佚名《天作》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春秋·佚名《殷武》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先秦·屈原《离骚》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两汉·东方朔《七谏》
思尧舜兮袭兴,幸咎繇兮获谋
两汉·王褒《九怀》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孰能若兮原为辅
两汉·王褒《九怀》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幸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代·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唐代·李商隐《韩碑》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唐代·杜甫《哀王孙》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唐代·杜甫《哀王孙》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唐代·杜甫《哀王孙》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唐代·杜甫《哀王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唐代·杜甫《哀王孙》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宋代·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宋代·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宋代·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答客难》
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东吴王孙冁然而咍,曰:“夫上图景宿,辨於天文者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公孙国之而破,诸葛家之而灭
魏晋·左思《三都赋》
内果伍员之谋,外骋孙子之奇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夫王孙之属,郤公之伦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剑阁铭》
公孙既灭,刘氏衔璧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季孙曰:‘异哉子叔疑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末闻以割烹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节》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公孙丑曰:“何谓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六节》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六节》
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