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春秋·佚名《生民》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春秋·佚名《时迈》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先秦·宋玉《九辩》
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先秦·屈原《九章》
愿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先秦·屈原《九章》
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先秦·屈原《招魂》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西周·姬昌《震卦》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西周·姬昌《震卦》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西周·姬昌《震卦》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西周·姬昌《震卦》
九四:震遂泥。
西周·姬昌《震卦》
六五:震往来厉,意无丧,有事。
西周·姬昌《震卦》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西周·姬昌《震卦》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唐代·王维《终南山》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唐代·王维《过香积寺》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唐代·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唐代·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唐代·王维《桃源行》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唐代·李白《蜀道难》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唐代·杜甫《丽人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千里云峰千里恨
宋代·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愁到眉峰碧聚
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宋代·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南高峰
宋代·袁正真《长相思·南高峰》
北高峰
宋代·袁正真《长相思·南高峰》
南北高峰云淡浓
宋代·袁正真《长相思·南高峰》
千峰百嶂宜州路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傮响起,疑震霆
魏晋·左思《三都赋》
赫赫震震,开务有谧
魏晋·左思《三都赋》
饮烽起,釂鼓震
魏晋·左思《三都赋》
楩柟幽蔼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谿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