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校
简单释义:
校〈名〉jiao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栅栏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校样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又
校jiào
⒈查对,订正~对。~正。
⒉对抗,较量~场(旧时操练或比武的地方)。
⒊见xiào。
校xiào
⒈指学校~友。母~。
⒉军衔名,在"将"之下,"尉"之上。
校jiǎo 1.牢固。 2.急速;急促。 3.暗绿色。
校qiāo 1.器物的脚﹑腿。
详细解释:校 xiao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校
school; check; collate; compare; field officer;
校1
jiào
〈名〉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fetters]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2)
栅栏 [railing]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3)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4)
校样 [proof]。如一校;二校
(5)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horsekeeper official taking charge of horsekeep]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6)
又如校人(周礼官名。马官之长)
(7)
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 [barrack]
常护军傅校获王。--《汉书·卫青传》。注校者,营垒之称。”
五校大夫。--《战国策·中山策》。注军营也。”
(8)
又如校队(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校联(谓营垒相联);校骑(骑兵队伍);校垒(营垒)
校
jiào
〈动〉
(1)
订正,改正[文字中的错误] [proofread]
校,度也。--《广雅》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汉书·张安世传》
年逾八十,犹乎自校书。--陈寿《三国志》
(2)
又如校稿子;校一本书;校书(校对勘正书中的讹误;古代还指有文才的妓女);校理(校勘书籍而加以整理;唐宋官名。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书之事);校缀(将散佚的书籍加以校对整理,连缀在一起)
(3)
考核,考察 [examine;check]
比校民之有道者。--《国语·齐语》
以实校之。--《资治通鉴》
(4)
又如校度(考察衡量);校官(古代专司探察情事的官吏);校事(三国时魏、吴均设校事,为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校比(调查户口、财物;考核评定);校贯(核点经费);校数(数计)
(5)
较量 [contest]
校武票禽。--扬雄《长杨赋》
不与诸弟校竞。--李延寿《北史》
(6)
又如校兵(交战);校武(考较武艺);较勇(较量勇力);校埒(比武场);校射(比试射技和武艺);校能(比试才艺);校棋(切磋棋艺)
(7)
对抗;抗衡 [oppose;resist]
韩 魏之强,足以校于秦。--《史记》
而与奥同盟之德国,示威胁俄,俄不敢校,而塞卒吞声。--梁启超《欧战蠡测》
(8)
计较;考虑 [fuss about]
犯而不校。--《论语》
其间得失何足校。--宋·欧阳修《寄圣俞》
(9)
又如校怨(计较怨仇);校计(犹计较);校竞(犹计较);校短推长(校短量长。谓衡量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10)
装饰 [decorate]。如校饰(装饰);校具(装饰的物品);校体(装扮自己)
(11)
计算 [calculate]。如校计(计算,核算)
另见xiào
校测
jiàocè
[adjust and test] 校验;测试
校测功能
校场
jiàochǎng
[drill ground] 旧时操练、演习或比武的场地
校饬
jiàochì
[collate] 兴整理
正列其义,校饬其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校次
jiàocì
[number of the proof] 书稿、文章在出版前校对的次数
校点
jiàodiǎn
[check and punctuate] 校正、修订并加标点符号
校点古籍
校订
jiàodìng
[check against the authoritative text] 对照正确的资料修改另一份资料中的错误
校对
jiàoduì
(1)
[proof;proofread]∶对照原稿校准
(2)
[proofreader]∶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校改
jiàogǎi
[alteration;read and correct proofs] 在校样上标出与手稿或上次清样不一致的地方
兴
jiàohé
[proofread] 核查;校对
校勘
jiàokān
[collation] 搜集某书的不同版本,并综合有关资料,互相比较、核对,别其同异,定其正误
校验
jiàoyàn
[check] 校正并测试检验
校样
jiàoyàng
[proof sheet] 未出版的书、报等的样张,供校对用
校椅
jiàoyǐ
[an ancient folding chair] 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又称交椅”、胡床”
校阅
jiàoyuè
(1)
[read and revise]∶审阅校订
校阅书刊
(2)
[check]∶检查;查核
校阅资财
(3)
[inspect]∶检阅
壮六军之校阅
校正
jiàozhèng
[emend;rectify;proofread and correct] 进行校对,加以改正
校正资料
校注
jiàozhù
[check and annotate] 把书籍或文件中的错误校订后再进行注释
校准
jiàozhǔn
[adjust;correct;calibration] 校对机器,仪器等应具有的功能,使其符合标准
校准电动机的转速
校2
xiào
〈名〉
(1)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2)
学堂,学校 [school;college;university]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
(3)
又如校序(古代称学校);校室(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校学(学校)
(4)
在将之下尉之上的军官 [field officer]。如校官
校服
xiàofú
[school dress] 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
校歌
xiàogē
[school song] 学校规定的代表本校的歌曲
校官
xiàoguān
[field officer] 具有大校、上校、中校或少校军衔的军官
校规
xiàoguī
[school regulations] 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
校花
xiàohuā
[the prettiest girl student] 旧指全学校中最漂亮的女学生(多指大学生)
校徽
xiàohuī
[school badge] 标明校名的徽章
学生入校要佩带校徽
校勘
xiàokān
[xiaokan,officer] 宋代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
校庆
xiàoqìng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a school or college] 学校建校的纪念日
校舍
xiàoshè
[school house;school building] 即学舍”。学校的房子。古代的学校;尤指小学校舍
红色小校舍
校训
xiàoxùn
[phrasal school regulations] 综合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学风的词语,对学生有指导意义
校医
xiàoyī
[school doctor] 给一个学校或全区各校的学生治病或定期进行体检的医生
校友
xiàoyǒu
[alumnus or alumna] 学校的师生称在本校毕业的人,有时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职员的人
校园
xiàoyuán
[campus] 大学、学院或学校园中的各种景物及其建筑
校长
xiàozhǎng
(1)
[headmaster;principal]∶中小学的领导者
(2)
[president]∶大学的主要负责人
校1
xiào ㄒㄧㄠ╝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
(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郑码fsoo,u6821,gbkd0a3
笔画数10,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413434
school;check;collate;compare;field officer;
校2
jiào ㄐㄧㄠ╝
(1)
比较~场。
(2)
查对、订正~勘。~订。~对。
郑码fsoo,u6821,gbkd0a3
笔画数10,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413434
展开阅读
校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之
简单释义: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详细解释:之 zhi 部首 丿 部首笔画 01 总笔画 03之
go; leave; of; somebody; something; this;
之
zhī
(1)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之
zhī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
zhī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
zhī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
zhīhòu
(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之
zhī ㄓˉ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郑码wa,u4e4b,gbkd6ae
笔画数3,部首丿丶,笔顺编号454
展开阅读
之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