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锦
简单释义:
锦〈名〉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同本义
锦,襄邑织文。--《说文》。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絥。--《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古指锦袍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锦jǐn
⒈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蜀~。~旗。~标。~绣。~缎。
⒉色彩鲜艳华丽~霞。~羽。
⒊
详细解释:锦 jin 部首 钅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3锦
bright and beautiful; brocade;
锦
(1)
錦
jǐn
〈名〉
(2)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3)
同本义 [brocade]
锦,襄邑织文。--《说文》。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絥。--《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4)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5)
古指锦袍 [brocade gown]。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
(6)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your]。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锦
(1)
錦
jǐn
〈形〉
(2)
比喻鲜艳华美的 [bright and beautiful]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
(4)
在锦上绣花的 [embroidered on brocade]。如锦字
锦标
jǐnbiāo
[prize] 本是锦制的标旗;后泛指授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如锦旗、银杯等
锦标赛
jǐnbiāosài
[playdown] 不同地区或竞赛大组的优胜者之间的一系列决赛之一
锦缎
jǐnduàn
[brocade] 一种华丽的丝织品,其上有用金银线织成的凸花
锦鸡
jǐnjī
[golden pheasant] 形状像雉,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可供观赏
锦纶
jǐnlún
[polyamide fibre] 二元酸和二元胺缩聚而成的纤维。强度高,耐磨耐腐蚀,弹性大,用于纺织。旧称尼龙”
锦囊妙计
jǐnnáng-miàojì
[bag of tricks] 比喻能届时解决紧急问题而又暂时保密的好办法
锦披
jǐnpī
(1)
[dossal,dossel]
(2)
一种挂在宝座或背上的彩色披
(3)
挂在祭台背后和上面或圣体栏杆旁边的一种彩色披
锦旗
jǐnqí
[silk banner] 用彩色绸缎制成的旗子,授给各种竞赛中的优胜者,或者送给团体或个人,表示敬意、谢意等
锦上添花
jǐnshàng-tiānhuā
[be blessed with a double portion of good fortune] 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伸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又要涪翁作颂,且用锦上添花。--黄庭坚《了了庵颂》
锦西
jǐnxī
[jinxi] 市名。位于中国辽宁省西南部。京哈铁路斜贯全境。1985年设市、锦州市辖管。城市人口65.5万。农、林业均盛。沿海有渔盐之利。工业有采矿、石油加工、化工、造船等
锦绣
jǐnxiù
[beautiful brocade] 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锦绣河山
jǐnxiù héshān
[beautiful landscape] 如锦所绣成的江河与山岳。形容壮丽美好的河流山川
锦衣卫
jǐnyīwèi
[imperial guards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eventually became a sort of ss troops] 明代护卫皇宫亲军。明太祖时始设,权力极广、兼理侦察、逮捕、审讯之事。也是明代的一个特务机构
锦衣玉食
jǐnyī-yùshí
[live an extravagant life] 华美的衣服,珍异的食品。形容豪奢的生活
锦州
jǐnzhōu
[jinzhou] 辽宁省地级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南临勃海,面积1782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58万。扼辽西走廊北口京哈、锦承铁路交汇,自古为交通军事重镇。经济以炼油为主
锦
(錦)
jǐn ㄐㄧㄣˇ
(1)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屏。~标。~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
(2)
鲜明美丽~霞。~缎。~笺。~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郑码pnli,u9526,gbkbdf5
笔画数13,部首钅,笔顺编号3111532511252
展开阅读
锦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济
简单释义:
济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同本义。
济,济水也。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沞--《说文》
济水源出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州名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济
众多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济(濟)jǐ
⒈济水,〈古〉水名。发源于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今黄河下流河道即原济水河道。
⒉济南市,济宁市,均在山东省。
⒊
济(濟)jì
⒈渡,过河同船~水。同舟共~。
⒉帮助,援救接~。救~。~穷扶贫。
⒊有利,补益万民以~。
⒋成夫~大事必以人为本。
济qí 1.庄敬。 2.整治,使整齐。
详细解释:济 ji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9济
aid; cross a river; help;
济1
(1)
濟
jǐ
(2)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3)
同本义。[ji river]
济,济水也。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沞--《说文》
济水源出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
(4)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5)
州名 [ji prefecture]
(6)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7)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8)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济
(1)
濟
jǐ
(2)
众多 [numerous]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3)
又如人才济济;济济(众多);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济济彬彬(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4)
整齐美好的样子 [neat and fine]
四骊济济。--《诗·齐风·载驱》
(5)
又如济然;济楚(整齐清洁);济济(整齐美好的样子)
另见jì
济楚
jǐchǔ
(1)
[neat]∶[衣着]整齐清洁;漂亮
衣冠济楚
(2)
[nice]∶美好
举意动容皆济楚。--宋·柳永《木兰花》
(3)
[outstanding]∶出色,出众
天生的济楚才能。--元·关汉卿《金线池》
济济跄跄
jǐjǐ-qiàngqiàng
[numerous] 形容人多而容止有节
会议期间各方代表济济跄跄聚集一堂,一时称盛
济南
jǐnán
[jinan] 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西部,南临泰山,北临黄河,面积4875平方公里,人口335万,其中市区132万。位于丘陵和平原交界地,泉水很多,素有泉城”之称。为山东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济2
(1)
濟
jì
(2)
渡过水流 [cross a stream]
济乎江湖。--《楚辞·屈原·涉江》
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
又如同舟共济;济胜之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济水(渡水);济涉(渡水);济运(渡水运输)
(4)
帮助;救助 [help;assist;salve]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
济师来攻。--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济人利物;济拔(从险恶的境地中救出);济惠(济会,济惠。周济,照顾);济物(帮助他人);济时(匡救时世)
(6)
拯救;救济 [relieve]
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伎传》
(7)
又如济护(救护);济恤(救济);济救(救济);济众(救济众人);济难(拯救时难);济施(救济施舍)
(8)
[对事情]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作用][bring into play]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刘邵《人物志》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易·系辞下》
(9)
又如无济于事;人少了不济事;济事(顶用)
(10)
成就 [achieve]
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
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共济世业。
事之不济。
(11)
又如济胜(取胜);济勋(济功。成就功业);济办(成功地把事办妥);济克(成功)
(12)
停;止 [stop]
三月春风不济。--《淮南子·时则》
(13)
增加 [increase;add]
盍请济师于王。(盍为什么不。)--《左传·桓公十一年》
(14)
弥补 [make up]
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鲁迅《且介亭杂文》
(15)
及,比得上 [can compare with]
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红楼梦》
(16)
成;可以 [all right;well]
所言之事济否?--《警世通言》
济
(1)
濟
jì
(2)
渡口,过河的地方 [ferry crossing]
川既漾(水流长)而济深。--王粲《登楼赋》
济
(1)
濟
jì
(2)
整齐,漂亮 [in good order; neat;nice]。如济楚(整整齐齐;整洁;雅致;潇洒;端庄);济美(承继先人美好的事业)
(3)
能干,中用 [capable;useful;effective]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西游记》
另见jǐ
济度
jìdù
(1)
[provide salvation for the masses]∶以佛法救济众生脱离苦海
(2)
[succor]∶渡水而到达彼岸,比喻救助
济度百姓
济急
jìjí
[help sb. to cope with emergency; help meet an urgent need] 在急难时解决别人需要,或帮人解决困难
济困扶危
jìkùn-fúwēi
[help those in distress and aid those in peril] 亦称扶危济困”,指救济、扶助生活困难或境况危急的人
济美
jìměi
[devep and expand] 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左传·文公十八年》
济贫
jìpín
[help the poor] 向穷人提供救济和帮助
济世
jìshì
[assist one"s generation] 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
济世之举
济世爱民
jìshì-àimín
[assist one"s generation and love the common people] 匡济艰危世道,恤爱苦难民众
济世救人
jìshì-jiùrén
[assist one"s generation and relieve the common people] 匡济时世于危亡,解救人民于水火
济世之才
jìshìzhīcái
[a person endowed with a talent to govern and to serve] 有匡救世人的才能
济事
jìshì
[be of help;benefit] 顶事;成事
空谈不济事
济私
jìsī
[serve a selfish purpose] 谋求私利
济增
jìzēng
[increase] 成功地增长
台湾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由1970年的九亿多美元济增为将近一百六十亿美元
济助
jìzhù
[relieve] 救济,帮助
热心济助
济1
(濟)
jì ㄐㄧ╝
(1)
渡,过河同舟共~。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3)
补益无~于事。
郑码vsnd,u6d4e,gbkbcc3
笔画数9,部首氵,笔顺编号441413432
aid;cross a river;help;
济2
(濟)
jǐ ㄐㄧˇ
〔~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郑码vsnd,u6d4e,gbkbcc3
笔画数9,部首氵,笔顺编号441413432
展开阅读
济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