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春秋·佚名《江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春秋·佚名《云汉》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先秦·屈原《九章》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先秦·屈原《九章》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先秦·屈原《九章》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先秦·屈原《九章》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两汉·贾谊《惜誓》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
两汉·东方朔《七谏》
陶壅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
两汉·王褒《九怀》
疾世周徘徊兮汉渚,求水神兮灵女
两汉·王逸《九思》
望江汉兮濩渃,心紧絭兮伤怀
两汉·王逸《九思》
越云汉兮南济,秣余马兮河鼓
两汉·王逸《九思》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两汉·刘向《九叹》
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
两汉·刘向《九叹》
山参差以崭岩兮,阜杳杳以蔽日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倘佯垆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渚涕淫淫兮,锺牙已死谁为声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鼓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唐代·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唐代·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唐代·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唐代·张乔《书边事》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唐代·张籍《没蕃故人》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唐代·温庭筠《送人东游》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唐代·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唐代·皇甫冉《春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唐代·祖咏《望蓟门》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唐代·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唐代·韩翃《同题仙游观》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流传汉地曲转奇, 凉州胡人为我吹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唐代·王维《桃源行》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二》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唐代·杜甫《兵车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宋代·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绿水悠悠天杳杳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宋代·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叹水覆、杳难收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人去西楼雁杳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典故出处】《洛神赋》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别赋》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月赋》
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南北朝·谢庄《月赋》
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于时运距阳九,汉网绝维
魏晋·左思《三都赋》
矜巴汉之阻,则以为袭险之右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涌川而开渎,或吞江而纳汉
魏晋·左思《三都赋》
载汉女於后舟,追晋贾而同尘
魏晋·左思《三都赋》
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魏晋·左思《三都赋》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魏晋·左思《三都赋》
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秦汉无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剑阁铭》
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素文信而厎麟兮,汉宾祚于异代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两汉·蔡邕《述行赋》
冈岑纡以连属兮,谿谷夐其杳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