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春秋·佚名《凯风》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春秋·佚名《板》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先秦·屈原《天问》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先秦·None《渔父》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先秦·宋玉《九辩》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先秦·屈原《离骚》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先秦·屈原《离骚》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先秦·屈原《离骚》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两汉·贾谊《惜誓》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两汉·东方朔《七谏》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两汉·东方朔《七谏》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两汉·东方朔《七谏》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两汉·东方朔《七谏》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两汉·东方朔《七谏》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孰能若兮原为辅
两汉·王褒《九怀》
思丁文兮圣明哲,哀平差兮迷谬愚
两汉·王逸《九思》
吾志兮觉悟,怀我兮圣京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代·郑畋《马嵬坡》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唐代·李白《赠孟浩然》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唐代·杜甫《春宿左省》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唐代·杜甫《野望》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唐代·李商隐《韩碑》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唐代·李商隐《韩碑》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唐代·李商隐《韩碑》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唐代·李商隐《韩碑》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唐代·李白《将进酒》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唐代·杜甫《哀王孙》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
魏晋·左思《三都赋》
暨圣武之龙飞,肇受命而光宅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兼圣哲之轨,并文质之状
魏晋·左思《三都赋》
仪形宇宙,历像贤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得闻上德之至盛,匪同忧於有圣
魏晋·左思《三都赋》
果布辐凑而常然,致远流离与珂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
两汉·王褒《洞箫赋》
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淫兮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上圣迕而后拔兮,虽群黎之所御
两汉·班固《幽通赋》
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两汉·班固《幽通赋》
所贵圣人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
两汉·班固《幽通赋》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复心弘道,惟圣贤兮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
两汉·班彪《北征赋》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古圣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伊尹,圣之任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孔子,圣之时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八节》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