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夏
简单释义: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夏xià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天。~种。
⒉中国的古称华~。
⒊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
夏jiǎ 1.木名。亦作"槚"﹑"榎"。参见"夏楚"。
详细解释:夏 xia 部首 夂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夏
summer;
冬;
夏
xià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china]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10)
通厦”。大屋 [big house]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
姓
夏
xià
(1)
大 [great]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夏播
xiàbō
[summer sowing] 夏天里播下种子
夏布
xiàbù
[grass cloth;grass linen] 用苎麻织的麻布
夏锄
xiàchú
[summer hoeing] 指夏季锄地的活儿
夏管
xiàguǎn
[summer field management] 夏季的田间管理
夏侯
xiàhóu
[surname] 复姓
夏侯婴、靳强、纪信(夏侯婴,沛人,跟从刘邦起义,后封汝阴侯。靳强,祖籍西河,刘邦的部属,因攻击项羽有功,后封汾阳侯。纪信,刘邦的得力部将,因救刘邦脱险,被项羽烧死)。--《史记·项羽本纪》
夏后氏
xiàhòushì
[the xia danasty set up by king yu] 指禹建立的夏王朝。也称夏后或夏氏
钻燧于夏后氏之世。--《韩非子·五蠹》
夏季
xiàjì
(1)
[summer]∶见夏天”
(2)
[shemu]∶埃及古历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个月,其他两季为冬季和洪水季
夏口
xiàkǒu
[xiakou] 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夏历
xiàlì
见农历”
夏粮
xiàliáng
[summer grain crops] 夏天收获的粮食
夏令
xiàlìng
(1)
[summer]∶夏季
(2)
[summer weather]∶夏季的节令、气候
夏令营
xiàlìngyíng
[summer camp] 夏季开设的供集体人员短期休养、娱乐的营地
夏秋
xià-qiū
[estivo-autumnal;aestivo-autumnal] 夏季与秋季;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
夏日
xiàrì
(1)
[summer]∶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summer sun]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夏收
xiàshōu
(1)
[summer harvest]
(2)
夏日收获作物
(3)
夏季的收成
夏熟
xiàshú
[summer maturing] 夏季作物成熟
夏熟作物
夏熟谷物
xiàshú gǔwù
[fall grain] 秋季播种和在来年春季或夏季收获的谷物
夏天,夏季
xiàtiān,xiàjì
[summer] 同夏2”
夏衣
xiàyī
[summer clothing] 夏季穿的衣服
夏禹
xià-yǔ
[xia yu] 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夏耘
xiàyún
[summer hoeing (ploughing)] 夏锄
夏至
xiàzhì
(1)
[summer solstice]∶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
(2)
[solstice]∶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夏种
xiàzhòng
[summer sowing] 夏季的播种
夏装
xiàzhuāng
[summer clothing] 夏衣
夏
xià ㄒㄧㄚ╝
(1)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
(2)
中国朝代名~代。~历。
(3)
指中国华~。
(4)
姓。
郑码anrs,u590f,gbkcfc4
笔画数10,部首夂,笔顺编号1325111354
展开阅读
夏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屹
简单释义:
屹
(形声。从山,乞声。本义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
同本义◇泛指耸立的
屹山峙以迂郁。(迂郁盘曲的样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又如屹仡(挺拔雄劲的样子);屹峙(耸立)
坚定不移的
屹yì山峰高耸。〈喻〉稳固,坚定,不可动摇~立。~然。
屹gē 1.见"屹?" 2.见"屹搭搭"。 3.见"屹剌剌"。
详细解释:屹 yi 部首 山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6屹
towering like a mountain peak;
屹
yì
(1)
(形声。从山,乞声。本义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
(2)
同本义◇泛指耸立的 [towering]
屹山峙以迂郁。(迂郁盘曲的样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3)
又如屹仡(挺拔雄劲的样子);屹峙(耸立)
(4)
坚定不移的 [firm]。如屹若长城
屹立
yìlì
[stand erect] 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
巍然屹立
屹然
yìrán
[towering;majestic] 高耸;有威严;堂堂;威风凛凛
屹然不动
屹
yì ㄧ╝
山势高耸,喻坚定不可动摇~~(高耸的样子)。~立。~然不动。
郑码llmy,u5c79,gbkd2d9
笔画数6,部首山,笔顺编号252315
展开阅读
屹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然
简单释义: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
可以照见怪物◇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
然rán
⒈是,对以为~。
⒉如此,这样当~。不尽~。
⒊(表示转折)但是,不过,可是~而。~后。
⒋(表示进一层)那么,这样就~则。
⒌在词尾。〈表〉状态忽~。显~。欣~。偶~。
⒍〈古〉通"燃"。燃烧。
详细解释:然 ran 部首 灬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2然
but; correct; however; like that; right; so;
然
rán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然
rán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although]。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记》
(5)
然后;才 [then]。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然
rán
是,对 [yes] 假借为噛。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
rán
(1)
如此,这样,那样 [so;like that]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然
rɑn
(1)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宋·欧阳修《卖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4)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县子而问然。--《礼记》
然
rán
姓
然而
rán ér
[yet;however;but]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清·袁枚《祭妹文》
然后
ránhòu
[then;after that ] 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然诺
ránnuò
[promise] 允诺,答应。--不管表达方式如何,对未来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证
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史记·游侠列传》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后汉书·申屠刚传》
重然诺
然则
ránzé
[then] 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然
rán ㄖㄢˊ
(1)
对,是~否。不~。不以为~。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后。~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飘飘~。
(6)
古同燃”。
郑码rssu,u7136,gbkc8bb
笔画数12,部首灬,笔顺编号354413444444
展开阅读
然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