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先秦·宋玉《九辩》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
先秦·宋玉《九辩》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先秦·屈原《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先秦·屈原《离骚》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先秦·屈原《离骚》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先秦·屈原《离骚》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先秦·屈原《离骚》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先秦·屈原《离骚》
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先秦·屈原《九章》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先秦·屈原《九章》
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先秦·屈原《九章》
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先秦·屈原《招魂》
铿钟摇簴,揳梓瑟些
先秦·屈原《招魂》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两汉·东方朔《七谏》
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
两汉·王褒《九怀》
纫蕙兮永辞,将离兮所思
两汉·王褒《九怀》
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两汉·刘向《九叹》
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蓠之婓婓
两汉·刘向《九叹》
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嵾嵯
两汉·刘向《九叹》
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
两汉·刘向《九叹》
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蘘荷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风赋》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
魏晋·左思《三都赋》
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
魏晋·左思《三都赋》
楸梓木兰,次舍甲乙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平仲桾櫏,松梓古度
魏晋·左思《三都赋》
栋宇相望,桑梓接连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秋兰茝蕙,江离载青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