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魏晋·曹植《洛神赋》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宋代·曾巩《墨池记》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登楼赋》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其辞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月赋》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魏晋·左思《三都赋》
山林幽岟,川泽回缭
魏晋·左思《三都赋》
山图其石,川形其宝
魏晋·左思《三都赋》
“至於山川之倬诡,物产之魁殊
魏晋·左思《三都赋》
由重山之束厄,因长川之裾势
魏晋·左思《三都赋》
土壤不足以摄生,山川不足以周卫
魏晋·左思《三都赋》
指衡岳以镇野,目龙川而带坰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涌川而开渎,或吞江而纳汉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百川派别,归海而会
魏晋·左思《三都赋》
溪壑为之一罄,川渎为之中贫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吾子之所传,孟浪之遗言,略举其梗概,而未得其要妙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于西则右挟岷山,涌渎发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公擅山川,货殖私庭
魏晋·左思《三都赋》
焉独三川,为世朝市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剑阁铭》
洞庭孟门,二国不祀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盍孟晋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春秋·佚名《桑中》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春秋·佚名《有女同车》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春秋·佚名《渐渐之石》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先秦·宋玉《九辩》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先秦·屈原《离骚》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先秦·屈原《九章》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先秦·屈原《九章》
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先秦·屈原《九章》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两汉·贾谊《惜誓》
璋珪杂于甑窐兮,陇廉与孟娵同宫
先秦·庄忌《哀时命》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需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讼卦》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西周·姬昌《同人卦》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西周·姬昌《谦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益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涣卦》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唐代·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唐代·李白《赠孟浩然》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唐代·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唐代·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唐代·王维《老将行》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唐代·李白《蜀道难》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唐代·高适《燕歌行》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绿满山川闻杜宇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散作一川香雨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对曰:“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对曰:“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公曰:“将见孟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皆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他日又求见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徐子以告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仕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礼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势不行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乐正子见孟子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孟子曰:“怨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否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否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否,不然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否,不然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否,不然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否,不然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恭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不敢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然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何以言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曰:“子过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孟子曰:“尚志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孟子曰:“无伤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孟子曰:“何以言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脍炙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六节》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