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思旧赋》
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毕天下之至异,讫无索而不臻
魏晋·左思《三都赋》
芳追气邪,味蠲疠痟
魏晋·左思《三都赋》
蕡实时味,王公羞焉
魏晋·左思《三都赋》
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七发》
滋味杂陈,肴糅错该
两汉·枚乘《七发》
驰骋角逐,慕味争先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
两汉·王褒《洞箫赋》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两汉·王褒《洞箫赋》
愺恅澜漫,亡耦失畴,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先秦·屈原《天问》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先秦·屈原《天问》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先秦·宋玉《九辩》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先秦·屈原《离骚》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先秦·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先秦·屈原《离骚》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先秦·屈原《九章》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先秦·屈原《招魂》
内鸧鸽鹄,味豺羹只
先秦·屈原《大招》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两汉·贾谊《惜誓》
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
两汉·王褒《九怀》
屯余车兮索友,睹皇公兮问师
两汉·王褒《九怀》
周八极兮历九州,求轩辕兮索重华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西周·姬昌《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唐代·杜甫《客至》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唐代·韩愈《石鼓歌》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唐代·杜甫《兵车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宋代·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恼人风味阿谁知
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宋代·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秋渐紧,添离索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春秋·曾子《第八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春秋·子思《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