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西周·姬昌《噬嗑卦》
上九:何校灭耳,凶。
西周·姬昌《噬嗑卦》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魏晋·左思《三都赋》
雠校篆籀,篇章毕觌
魏晋·左思《三都赋》
命官帅而拥铎,将校猎乎具区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玄黄异校,结驷缤纷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此校猎之至壮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