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春秋·佚名《权舆》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春秋·佚名《小雅·鹿鸣》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先秦·屈原《远游》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先秦·屈原《远游》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先秦·屈原《远游》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先秦·屈原《天问》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先秦·屈原《天问》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先秦·屈原《离骚》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先秦·屈原《九章》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先秦·屈原《九章》
愿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先秦·屈原《九章》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先秦·屈原《招魂》
置援狖于棂槛兮,夫何以责其捷巧
先秦·庄忌《哀时命》
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先秦·庄忌《哀时命》
愿承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两汉·东方朔《七谏》
愿承闲而自恃兮,径淫曀而道壅
两汉·刘向《九叹》
躬纯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仪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西周·姬昌《师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西周·姬昌《否卦》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西周·姬昌《恒卦》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西周·姬昌《归妹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唐代·王昌龄《春宫曲》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唐代·张祜《集灵台·其二》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唐代·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典故出处】《洛神赋》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魏晋·左思《三都赋》
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恐魍魉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父子之间不责善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