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先秦·屈原《远游》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先秦·屈原《九章》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两汉·贾谊《惜誓》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为命,脾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唐代·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唐代·王维《桃源行》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代·王维《桃源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酥润凌波地
宋代·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魏晋·左思《三都赋》
墱流十二,同源异口
魏晋·左思《三都赋》
檀栾蝉蜎,玉润碧鲜
魏晋·左思《三都赋》
碕岸为之不枯,林木为之润黩
魏晋·左思《三都赋》
刚镞润,霜刃染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奏乐也,则木石润色;其吐哀也,则凄风暴兴
魏晋·左思《三都赋》
紫梨津润,樼栗罅发
魏晋·左思《三都赋》
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洞箫赋》
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苍色之润坚
两汉·王褒《洞箫赋》
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七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