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春秋·佚名《硕鼠》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先秦·屈原《天问》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先秦·屈原《天问》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先秦·屈原《天问》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先秦·屈原《九章》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先秦·屈原《九章》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两汉·东方朔《七谏》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两汉·东方朔《七谏》
蝼蛄兮鸣东,蟊蠽兮号西
两汉·王逸《九思》
孽臣之号咷兮,本朝芜而不治
两汉·刘向《九叹》
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西周·姬昌《同人卦》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夬卦》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西周·姬昌《夬卦》
上六:无号,终有凶。
西周·姬昌《夬卦》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西周·姬昌《萃卦》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丧牛于易,凶。
西周·姬昌《旅卦》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西周·姬昌《涣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齐鲁青未了
唐代·杜甫《望岳》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唐代·李白《蜀道难》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人间万事何时了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宋代·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
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泪痕都揾了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宋代·陈允平《清平乐·凤城春浅》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奉常之号,大理之名
魏晋·左思《三都赋》
左称弯碕,右号临硎
魏晋·左思《三都赋》
摄乌号,佩干将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清代·袁枚《随园记》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独鹄晨号乎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
两汉·枚乘《七发》
右夏服之劲箭,左乌号之雕弓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先秦·宋玉《高唐赋》
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幽通赋》
养流睇而猿号兮,李虎发而石开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五节》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