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先秦·庄忌《哀时命》
迁藏就岐,何能依
先秦·屈原《天问》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先秦·宋玉《九辩》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先秦·宋玉《九辩》
霜露惨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先秦·宋玉《九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先秦·屈原《离骚》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先秦·屈原《离骚》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先秦·屈原《九章》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两汉·东方朔《七谏》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两汉·东方朔《七谏》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两汉·东方朔《七谏》
哀吾兮介特,独处兮罔依
两汉·王逸《九思》
顾章华兮太息,志恋恋兮依依
两汉·王逸《九思》
裳襜襜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
两汉·刘向《九叹》
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余思旧邦心依违兮,日暮黄昏羌幽悲兮,去郢东迁余谁慕兮,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河水淫淫情所愿兮,顾瞻郢路终不返兮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春秋·佚名《行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春秋·佚名《式微》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春秋·佚名《野有蔓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春秋·佚名《蒹葭》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春秋·佚名《蒹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春秋·佚名《蒹葭》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蓼萧》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春秋·佚名《湛露》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西周·姬昌《益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唐代·王昌龄《春宫曲》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唐代·张泌《寄人》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唐代·张祜《集灵台·其一》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唐代·李商隐《凉思》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唐代·马戴《灞上秋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唐代·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唐代·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唐代·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唐代·李商隐《春雨》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唐代·杜甫《阁夜》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唐代·杜甫《佳人》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唐代·柳宗元《溪居》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唐代·柳宗元《溪居》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唐代·杜甫《古柏行》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唐代·韩愈《石鼓歌》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代·王维《秋夜曲》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一》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唐代·李白《玉阶怨》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宋代·None《生查子·元夕》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犹带彤霞晓露痕
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波渺渺,柳依依
宋代·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宋代·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青露洗、萍花汀草
宋代·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罗裙香露玉钗风
宋代·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浅碧鳞鳞露远洲
宋代·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宋代·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代·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宋代·王清惠《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泪湿阑干花著露
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宋代·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枝上露,溅清泪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宋代·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燕子归来依旧忙
宋代·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
落花流水仍依旧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嘉木立,美竹露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别赋》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南北朝·江淹《别赋》
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南北朝·江淹《别赋》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南北朝·江淹《别赋》
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南北朝·江淹《别赋》
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月赋》
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南北朝·谢庄《月赋》
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魏晋·左思《三都赋》
考之四隈,则八埏之中;测之寒暑,则霜露所均
魏晋·左思《三都赋》
蕙风如薰,甘露如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宵露霮感,旭日晻孛
魏晋·左思《三都赋》
“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超延露而驾辩,或逾绿水而采菱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白露凝,微霜结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
两汉·枚乘《七发》
秋黄之苏,白露之茹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伊优北堂上,抗髒依门边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或耘或耔,沾体露肌
两汉·扬雄《逐贫赋》
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蚊对》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