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春秋·佚名《国风·王风·扬之水》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先秦·屈原《卜居》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先秦·屈原《远游》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先秦·宋玉《九辩》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先秦·宋玉《九辩》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先秦·宋玉《九辩》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先秦·屈原《九章》
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先秦·庄忌《哀时命》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两汉·东方朔《七谏》
绕曲阿兮北次,造我车兮南端
两汉·王逸《九思》
立师旷俾端辞兮,命咎繇使并听
两汉·刘向《九叹》
出国门而端指兮,冀壹寤而锡还
两汉·刘向《九叹》
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唐代·祖咏《终南望余雪》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唐代·李商隐《为有》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唐代·李商隐《锦瑟》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唐代·韩愈《石鼓歌》
美人如花隔云端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征人归路许多长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宋代·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残杏枝头花几许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朝落暮开空自许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
宋代·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只许姚黄独步
宋代·刘克庄《昭君怨·牡丹》
情与恨,长如许
宋代·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已断离肠能几许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神女赋》
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岩岩北阙,南端逌遵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盖端委之所彰,高节之所兴
魏晋·左思《三都赋》
纟集贿纷纭,器用万端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妣聆呱而劾石兮,许相理而鞫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许子冠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何许子之不惮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