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隰
简单释义:
隰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同本义}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南
隰xí
⒈低湿之地。
⒉〈古〉指新开发的田地。
隰xiè 1.人名用字。
详细解释:隰 xi 部首 阝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6隰
xí
(1)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
{同本义}[swamps]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南望原隰。--清·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4)
新开垦的田地 [newly cultivated farm]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隰
xí ㄒㄧˊ
(1)
低湿的地方山有榛,~有苓”。
(2)
新开垦的田。
郑码ykzu,u96b0,gbkdaf4
笔画数16,部首阝,笔顺编号5225115545544444
展开阅读
隰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晾
简单释义:
晾〈动〉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晒干)
同本义
把东西放在通风或阴凉的地方使干燥
搁置;冷落
放在空气中除水分
暴露出来
展开并抖动
晾liàng把东西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使干~被套。
详细解释:晾 liang 部首 日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2晾
air; dry in the sun;
晾
liàng
〈动〉
(1)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晒干)
(2)
同本义 [dry in the sun;sun]。如晾衣服
(3)
把东西放在通风或阴凉的地方使干燥 [air]。如晾干菜
(4)
搁置;冷落 [suspend;treat coldly]。如把他晾在一边
(5)
放在空气中除水分 [dry in the air]。如晾墒(降低土壤的湿度);晾在绳子上的长豆角
(6)
暴露出来 [expose]。如把思想上的脏东西晾出来
(7)
展开并抖动 [unfold and shake]。如晾翅(展抖翅翼)
晾干
liànggān
[drip-dry; dry by airing; dry in the shade] 放在空气中除水分
把湿衣服拿去晾干
晾台
liàngtái
[balcony;veranda] 楼顶上晾晒衣物的平台
晾台
liàngtái
(1)
[cut the ground from sb."s feet;put away a prop] 谁也不管,使事情不能进行;拆台
没等我说完,大伙都拨头走了,让我晾台了
(2)
也作亮台”
晾
liàng ㄌㄧㄤ╝
把衣服等放在阳光下,或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使干~晒。~干。
郑码ksjk,u667e,gbkc1c0
笔画数12,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41251234
展开阅读
晾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