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春秋·佚名《宛丘》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长向风而舒情
先秦·屈原《远游》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先秦·屈原《天问》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先秦·屈原《离骚》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先秦·屈原《离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先秦·屈原《离骚》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先秦·屈原《离骚》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先秦·屈原《离骚》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先秦·屈原《离骚》
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先秦·屈原《九章》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先秦·屈原《九章》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先秦·屈原《九章》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先秦·屈原《九章》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先秦·屈原《九章》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先秦·屈原《九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先秦·屈原《九章》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先秦·屈原《九章》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先秦·屈原《九章》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先秦·屈原《九章》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先秦·屈原《九章》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先秦·屈原《九章》
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
先秦·庄忌《哀时命》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两汉·东方朔《七谏》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两汉·东方朔《七谏》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两汉·东方朔《七谏》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两汉·东方朔《七谏》
忧纡兮郁郁,恶所兮写情
两汉·王逸《九思》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两汉·刘向《九叹》
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两汉·刘向《九叹》
不枉绳以追曲兮,屈情素以从事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余思旧邦心依违兮,日暮黄昏羌幽悲兮,去郢东迁余谁慕兮,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河水淫淫情所愿兮,顾瞻郢路终不返兮
两汉·刘向《九叹》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
两汉·刘向《九叹》
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两汉·刘向《九叹》
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辞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飘风蓬龙埃坲々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舒情陈诗冀以自免兮,颓流下陨身日远兮
两汉·刘向《九叹》
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两汉·刘向《九叹》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两汉·刘向《九叹》
纤阿不御焉舒情兮,曾哀悽欷心离离兮,还顾高丘泣如洒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唐代·朱庆馀《宫词 / 宫中词》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唐代·杜牧《金谷园》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唐代·杜牧《赠别二首》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唐代·杜牧《赠别》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唐代·韦庄《金陵图》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代·张泌《寄人》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代·李白《送友人》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唐代·李商隐《蝉》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唐代·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唐代·杜牧《旅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唐代·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唐代·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唐代·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唐代·张乔《书边事》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代·李商隐《锦瑟》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唐代·秦韬玉《贫女》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唐代·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唐代·杜甫《佳人》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唐代·张九龄《幽人归独卧》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唐代·杜甫《哀江头》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东风恶,欢情薄
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悲欢离合总无情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宋代·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宋代·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天不老,情难绝
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酒意诗情谁与共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遣情伤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宋代·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宋代·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宋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宋代·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宋代·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此时无限情
宋代·万俟咏《长相思·雨》
破帽多情却恋头
宋代·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轻寒细雨情何限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宋代·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人情似故乡
宋代·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
宋代·None《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触目此情无限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说情说意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宋代·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此情谁共说
宋代·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寻思难值有情人
宋代·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梦回情意悄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宋代·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儿女此情同
宋代·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相思夜夜情_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情思乱,梦魂浮
宋代·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千声万字情何限
宋代·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叵而薄情夫
宋代·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歌里真情恨别离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无情莫问江水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去住若为情
宋代·《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魏晋·曹植《洛神赋》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魏晋·曹植《洛神赋》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魏晋·曹植《洛神赋》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登楼赋》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归田赋》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月赋》
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昬情爽曙,箴规显之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峭格周施,罿罻普张
魏晋·左思《三都赋》
猩猩啼而就禽,笑而被格
魏晋·左思《三都赋》
欢情留,良辰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鱼何情而听琴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抗爽言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鵩
两汉·班固《幽通赋》
若胤彭而偕老兮,诉来哲而通情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酌鞰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致知在格物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春秋·曾子《第五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致知在格物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春秋·子思《第五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