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树
简单释义:
树
(形声。从木,尌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种植
树,种也。--《广雅》
树(樹)shù
⒈木本植物的总称~木。六棵大~。松~。柏~。植~造林。
⒉种植,栽培,培养~植草木。十年~木,百年~人。
⒊竖立,建立~立。~雄心。~新风。独~一帜。
⒋量词。株,棵种甘桔千~。
详细解释:树 shu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9树
arbor;tree;cultivate;
树
(1)
樹
shù
(2)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3)
同本义 [plant trees]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5)
种植 [plant;grow]
树,种也。--《广雅》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孟子·滕文公下》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滕文公上》
(6)
又如树萱(种植萱草);树稼(种植农作物);树植(种植);树养(种植培养)
(7)
竖起或建起;树立 [erect]
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犹有未树也。--《庄子·逍遥游》
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荀子·富国》
皆稽颡树颔,扶服蛾伏。--《汉书·扬雄传下》
树德而济同欲焉。--《左传·成公二年》
无易树子。--《公羊传·僖公三年》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树炮(架炮);树建(建立,树立);树表(竖立标志);树栅(构筑栅栏);树牙(建立牙旗);树竿(竖着竹竿);树功(建立功勋);树事(建立事业);树基(建立根基);树教(建立教化);树君(立君主);树子(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
(9)
培植;培养 [cultivate;foster]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树
(1)
樹
shù
(2)
树木 [tree]
树,木总名也。--《广韵》
树,木生植之总名。--《说文系传》
有嘉树焉,宣子誉之。--《左传·昭公二年》
树木方盛。--《礼记·月令》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果树;松树;树科(草丛;灌木丛);树上开花(比喻好上加好);树老招风,人老招贱(树老被风吹,人老被轻视);树末(树梢);树桠(树杈子);树杪(树梢);树株(树棵);树阙(树间空隙);树簇(树木丛生);树瘢(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
(4)
树状物 [sth.resembling a tree]。如铅树;脉管树;肺泡树;活树,小脑活树
(5)
姓
树碑立传
shùbēi-lìzhuàn
(1)
[glorify somebody by erecting a monument to him and writing his biography]∶通过碑文、传记对一个人的事迹进行颂扬,使其流传久远
(2)
[build up somebody"s public image]∶比喻用种种方法树立个人威望
树本
shùběn
[build a good foundation for something] 建立根基
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史记·吕不韦传》
树本
shùběn
[root of a tree] 树的根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后汉书·李固传》
树杈
shùchà
[crotch of a tree] 树木的分枝处
树串儿
shùchuànr
[willow warbler][方]∶柳莺
树丛
shùcóng
[thicket] 丛生的树木
树大招风
shùdà-zhāofēng
(1)
[high trees attract the wind]∶高大的树木会招致风吹
(2)
[famous persons attract criticisms easily]∶比喻名声大了或者财产多了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议论
正是树大招风风损树,人为名高名丧身。--《金瓶梅》
树倒猢狲散
shù dǎo húsūn sàn
[when an influential person falls from power, his hangers-on disperse;monkeys disperse when the tree falls--members run away when family or institution falls] 以势利相结合的人,一旦为首的失势败亡,依附的众徒便随之四散
花开蝶满枝,树倒猢狲散。--明·徐渭《雌木兰》
树德
shùdé
[establish one"s virtue] 树立美德
树敌
shùdí
[make enemy] 树立仇敌
树敌太多
树顶
shùdǐng
[treetop] 树木的最顶部
树蔸
shùdōu
[butt] 树的下端,根须由此伸出
树干
shùgàn
[trunk;stock] 树的主茎
树根
shùgēn
[root of a tree] 树的根部
树功立业
shùgōng-lìyè
[establish one"s merit and business] 建立功勋和业绩
树冠
shùguàn
[crown of a tree] 乔木树干的上部及其枝叶
树胶
shùjiāo
[gum] 树木分泌的胶质
树立
shùlì
[foster;set up] 建立
树立远大的理想
树林,树林子
shùlín,shùlínzi
[woods;groove] 通常范围比树丛大而比森林小的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
带孩子们到附近一个树林里去
树苗
shùmiáo
[sapling] 幼小的树,可移植
树木
shùmù
(1)
[arbor]∶树的总称
(2)
[plant trees]∶种树;养树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树人
shùrén
[nurture men of talent] 培养人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树梢
shùshāo
[tree top] 树的顶枝
树身
shùshēn
[trunk] 树干
树势
shùshì
[the way a tree is growing] 树木的长势或外观
树势矮小
树熟儿
shùshúr
[ripe fruits on trees] [方]∶挂在树上的成熟果实
树薯
shùshǔ
[cassava] 木薯的别称
树阴,树荫
shùyīn,shùyīn
[shade] 由树叶提供的遮蔽阳光的地面
树欲静而风不止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the tree wants to remain quiet, but the wind won"t stop╠class struggle is inevitable in class society] 《韩诗外传》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及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树枝
shùzhī
[branch] 从树的主干或大枝上生长的枝条;特指从主干上生长的枝条
树脂
shùzhī
[resin] 硬而脆的、固体或半固体、无定形、易熔融、易燃的物质
树种
shùzhǒng
(1)
[species]∶树木种类
落叶树种
(2)
[seed]∶树木种子
保留树种
(3)
[plant]∶种植
教民树种畜养五谷六畜
树
(樹)
shù ㄕㄨ╝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5)
姓。
郑码fxds,u6811,gbkcaf7
笔画数9,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54124
展开阅读
树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仁
简单释义: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
仁rén
⒈果核或种子里最内的部分,也指某些硬壳中可吃的部分杏~∷桃~。虾~。
⒉同情,友爱,对人亲善~心。~爱。志士~人。~至义尽。
详细解释:仁 ren 部首 亻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4仁
benvolence;humanity;kernel;sensitive;
仁
rén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benevolence]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4)
有德者之称 [the benevolent]
(5)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8)
完美的道德 [perfect virtue]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kindness]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11)
同情, 怜悯 [pity]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kernel]。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something resembling a kernel of fruit]。如瓜子仁
(14)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5)
古县名 [ren]
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6)
水名 [ren river]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湘、洪、仁三江合。--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ren]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仁
rén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sensitive]。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warm and rich]
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kind; my good;my dear] 。如仁台;仁兄
仁
rén
(1)
亲爱 [love]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陛下]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sympathize]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miss]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仁爱
rén ài
[charity] 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对谁也不要生坏心,对所有的人都要仁爱
仁慈
réncí
[kindhearted;benevolent] 仁爱慈善
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仁德
réndé
[benevolent moral integrity] 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
仁弟
réndì
[(used to address one"s younger friend or student) my dear friend] 敬辞,称比自己小的朋友
仁厚
rénhòu
[gracious] 为人忠诚老实
仁厚的丈夫
仁惠
rénhuì
[benevalent;kind;merciful] 仁慈;仁厚
孙讨虏聪敏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仁民爱物
rénmín-àiwù
[to love all people and animals] 爱护百姓,爱惜万物。形容官吏廉能爱民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仁人君子
rénrén-jūnzi
[men of good will] 指有道德、人品高尚的人。泛指热心助人的好心人
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本之。--明·笑笑生《金瓶梅》
仁人义士
rénrén-yìshì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信守节义的人
仁人志士
rénrén-zhìshì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而献身的人
至于仁人志士,不幸偃蹇于卑投,竭力以行其所志,…--明·归有光《送夹江张先生序》
仁术
rénshù
(1)
[kindness;humanity]∶仁道
非仁术也。--清·方苞《狱中杂记》
(2)
[carry out humanitarian rule]∶推行仁政的策略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仁心仁术
rénxīn-rénshù
[both with a benevolent mind and art] 谓有仁爱之心,方能有济世之术◇用作称颂医生医术高明的话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仁兄
rénxiōng
[my dear friend] 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词,多用于书信
仁言利博
rényán-lìbó
[words benefit universal benevolence] 谓仁爱者的话,使人人受益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左传·昭公三年》
仁义
rényì
(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gentle][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仁义道德
rényì-dàodé
[justice and virtue] 泛指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准则,原先有褒义◇指伪君子的口头禅,也就有了贬义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战国策·赵策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énzhě jiàn rén,zhìzhě jiàn zhì
[the benevolent see benevolence and the wise see wisdom] 《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指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仁政
rénzhèng
(1)
[policy of benevolence]∶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
(2)
[benevolent government]∶仁慈的统治措施
仁至义尽
rénzhì-yìjìn
[most perfectly fulfilled both in love and duty] 表示对人的规劝和帮助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宋·陆游《秋思之十》
仁
rén ㄖㄣˊ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郑码nbd,u4ec1,gbkc8ca
笔画数4,部首亻,笔顺编号3211
展开阅读
仁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