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先秦·屈原《卜居》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先秦·宋玉《九辩》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先秦·宋玉《九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先秦·屈原《离骚》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先秦·屈原《九章》
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先秦·屈原《九章》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先秦·屈原《九章》
琼轂错衡,英华假只
先秦·屈原《大招》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两汉·贾谊《惜誓》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两汉·贾谊《惜誓》
释管晏而任臧获兮,何权衡之能称
先秦·庄忌《哀时命》
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先秦·庄忌《哀时命》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两汉·东方朔《七谏》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两汉·东方朔《七谏》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两汉·东方朔《七谏》
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
两汉·王逸《九思》
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
两汉·王逸《九思》
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两汉·刘向《九叹》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两汉·刘向《九叹》
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两汉·刘向《九叹》
身衡陷而下沉兮,不可获而复登
两汉·刘向《九叹》
遵江曲之逶移兮,触石碕而衡游
两汉·刘向《九叹》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
两汉·刘向《九叹》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两汉·刘向《九叹》
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诚原藏而不可迁
两汉·刘向《九叹》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
两汉·刘向《九叹》
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唐代·张九龄《幽人归独卧》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举头忽见衡阳雁
宋代·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风赋》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魏晋·左思《三都赋》
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
魏晋·左思《三都赋》
指衡岳以镇野,目龙川而带坰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结根比景之阴,列挺衡山之阳
魏晋·左思《三都赋》
将转西日而再中,齐既往之精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洞箫赋》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剑阁铭》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魂茕茕与神交兮,精诚发于宵寐
两汉·班固《幽通赋》
非精诚其焉通兮,苟无实其孰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甘衡门以宁神兮,詠都人而思归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是诚在我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思诚者,人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春秋·曾子《第七章》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春秋·曾子《第七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七章》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春秋·曾子《第十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春秋·子思《第七章》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春秋·子思《第七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七章》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春秋·子思《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