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先秦·宋玉《九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
先秦·宋玉《九辩》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先秦·屈原《离骚》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先秦·屈原《九章》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两汉·东方朔《七谏》
叹曰:余思旧邦心依违兮,日暮黄昏羌幽悲兮,去郢东迁余谁慕兮,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河水淫淫情所愿兮,顾瞻郢路终不返兮
两汉·刘向《九叹》
恶虞氏之箫《韶》兮,好遗风之《激楚》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唐代·韦应物《东郊》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玉箫榭春多少,溜啼红、脸霞未消
宋代·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宋代·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楚箫咽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典故出处】《洛神赋》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魏晋·曹植《洛神赋》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棹讴唱,箫籁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吹洞箫,发棹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驰骋角逐,慕味争先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两汉·王褒《洞箫赋》
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蚊对》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东征赋》
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
两汉·班昭《东征赋》
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长吟远慕,哀鸣感类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怨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人少,则慕父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知好色,则慕少艾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有妻子,则慕妻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大孝终身慕父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