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两汉·王褒《九怀》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先秦·屈原《远游》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虯而逶蛇
先秦·屈原《远游》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先秦·屈原《天问》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先秦·宋玉《九辩》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先秦·宋玉《九辩》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先秦·宋玉《九辩》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先秦·屈原《离骚》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先秦·屈原《离骚》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先秦·屈原《离骚》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先秦·屈原《九章》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先秦·屈原《九章》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先秦·屈原《九章》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先秦·屈原《九章》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先秦·屈原《九章》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先秦·屈原《九章》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先秦·屈原《招魂》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先秦·屈原《大招》
鲜蠵甘鸡,和楚酪只
先秦·屈原《大招》
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先秦·屈原《大招》
讴和《扬阿》,赵萧倡只
先秦·屈原《大招》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两汉·贾谊《惜誓》
身既不容于浊世兮,不知进退之宜当
先秦·庄忌《哀时命》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两汉·东方朔《七谏》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两汉·东方朔《七谏》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两汉·东方朔《七谏》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两汉·东方朔《七谏》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两汉·东方朔《七谏》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两汉·东方朔《七谏》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两汉·东方朔《七谏》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两汉·东方朔《七谏》
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
两汉·王褒《九怀》
神章灵篇兮,赴曲相和
两汉·王褒《九怀》
风習習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
两汉·王逸《九思》
使素女兮鼓簧,乘戈和兮讴谣
两汉·王逸《九思》
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婬
两汉·王逸《九思》
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
两汉·王逸《九思》
筐泽泻以豹鞟兮,破荆和以继筑
两汉·刘向《九叹》
云服阴阳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
两汉·刘向《九叹》
晋申生之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
两汉·刘向《九叹》
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两汉·刘向《九叹》
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春秋·佚名《萚兮》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春秋·佚名《宾之初筵》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壹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壹篑,进,吾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六三:观我生,进退。
西周·姬昌《观卦》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西周·姬昌《巽卦》
初九:和兑,吉。
西周·姬昌《兑卦》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唐代·骆宾王《咏蝉 / 在狱咏蝉》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唐代·韦应物《东郊》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唐代·李商隐《韩碑》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唐代·韩愈《石鼓歌》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唐代·李白《将进酒》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宋代·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好是风和日暖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朝京道上风和雪
宋代·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风和雪
宋代·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雨窗和泪摇湘管
宋代·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是进亦忧,退亦忧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是岁,元和四年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魏晋·曹植《洛神赋》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别赋》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归田赋》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月赋》
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南北朝·谢庄《月赋》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
南北朝·谢庄《月赋》
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关石之所和钧,财赋之所厎慎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习蓼虫之忘辛,玩进退之惟谷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锺鼓之铿耾
魏晋·左思《三都赋》
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两汉·枚乘《七发》
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两汉·枚乘《七发》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
两汉·枚乘《七发》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两汉·枚乘《七发》
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
两汉·王褒《洞箫赋》
啾咇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
两汉·王褒《洞箫赋》
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
两汉·王褒《洞箫赋》
迁延徙迤,鱼瞰鸟睨,垂喙转,瞪瞢忘食,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
先秦·宋玉《高唐赋》
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
先秦·宋玉《高唐赋》
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朋友道绝,进宫凌迟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繫轭下,引帆上樯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聿中和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乘马蹯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将以复进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治则进,乱则退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治亦进,乱亦进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其进锐者,其退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
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